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強調,反腐敗斗爭已經進入深水區,絕對不能回頭、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須持續發力、縱深推進,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不斷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紀檢監察機關作為開展反腐敗斗爭的專門力量,必須清醒認識反腐敗斗爭已經進入深水區,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著力在認識和鏟除土壤條件上下更大功夫,不斷拓展反腐敗斗爭深度廣度,推動防范和治理腐敗問題常態化、長效化。
深刻洞察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的表現特征
腐敗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有著歷史、文化、經濟、社會、制度、生態等多方面的土壤條件。
綜合分析甘肅省近年來查辦的腐敗案件,滋生腐敗的土壤條件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從思想觀念看,官本位、家長制、升官發財、封妻蔭子等封建文化糟粕依舊作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想還有市場,商品交換原則向黨內滲透,講關系不講規則、遇事找“門路”等不良風氣根深蒂固。從權力運行看,一些地方和單位權力配置不科學,“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權力過于集中,自由裁量空間大;用權不規范,明面上符合程序規定,暗地里卻鉆空子、打擦邊球,另搞一套“潛規則”;跟進監督不得力,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的問題還未完全破解。從制度約束看,雖然制度體系在逐步完善,但一些盲區、空白點依然存在,有的新興領域制度建設較為滯后,難以適應發展需要;有的制度預防性和規范性功能不足,或“牛欄關貓”,或執行不力,對腐敗行為難以及時防范。從政治生態看,當前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不斷形成和發展,但影響黨內政治生態的消極因素尚未根除,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不健康現象依然存在,政商關系不清、利益輸送、深度捆綁等問題仍有表現。從“圍獵”腐蝕看,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超額利益回報,瞄準掌握公權力的黨員干部,想方設法、處心積慮變換“圍獵”套路,通過種種精心編織的手段,絞盡腦汁把干部拉下水,甚至屢次得手后還逍遙法外。從個體因素看,有的黨組織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實不力,管黨治黨力度不夠,姑息縱容、遮丑護短;有的黨員干部初心不純、信仰不真,加之心理失衡、心存僥幸,面對各種腐蝕誘惑就會敗下陣來,一步步突破紀法底線,陷入腐化墮落的泥潭。這些土壤條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中的具體表現各有差異,總體呈現出消極性、復雜性、頑固性、長期性的特征,如果不堅決有力地鏟除,會使腐敗現象由小變大、由輕微到劇烈、由點向面蔓延。
準確把握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的實踐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明確提出新征程反腐敗斗爭總的要求,為鏟除土壤條件指出了主攻方向和方法路徑。紀檢監察機關要對反腐敗斗爭的新情況新動向有清醒認識,對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要有清醒認識,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精準發力、持續發力,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
實踐中,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個根本保證,健全黨中央統一領導、各級黨委統籌指揮、紀委監委組織協調、職能部門高效協同、人民群眾參與支持的反腐敗工作體制機制,切實把黨中央反腐敗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具體行動,確保正確政治方向。必須保持高壓懲治這個強大震懾,堅持嚴的基調不動搖,堅持懲治這一手不松勁,緊盯重點問題、重點領域、重點對象、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持續加大深挖徹查力度,常態化做好查辦案件“后半篇文章”,實現從個案清除、重點懲治向系統整治、全域治理提升轉變。必須用好深化改革創新這個關鍵招數,抓住定政策、作決策、審批監管等關鍵權力,聚焦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新興領域治理機制建設,建立腐敗預警懲治聯動機制,實現管權治吏各項制度機制銜接配合、系統聯動,層層設防阻斷腐敗滋生蔓延。必須強化制度建設這個有力支撐,既按照務實管用、便于執行的原則,健全反腐敗工作制度機制,促進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又強化反腐敗法規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切實維護制度剛性權威性。必須嚴查行賄“圍獵”這個誘因推手,深刻認識行賄問題的政治危害,加大對行賄行為查處力度,多措并舉增強打擊行賄的精準性、有效性,提高行賄違法成本,讓“圍獵者”寸步難行,讓潛在的行賄人望而卻步。必須聚焦凈化政治生態這個重要目標,既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政治紀律,破“潛規則”,立“明規矩”;又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持之以恒推進作風建設,最大限度壓縮黨內不良行為和風氣的生存空間。必須抓好廉潔文化建設這個基礎工程,充分挖掘提煉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廉潔元素,積極宣傳廉潔理念、廉潔典型,創新警示教育方式,以廉潔文化浸潤人心,引導黨員干部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
找準抓實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的發力重點
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長期客觀存在、因素多元交織、易于反彈變異,鏟除起來需要系統施治、協同發力、久久為功。紀檢監察機關必須堅守職責定位,始終保持零容忍震懾不變,以最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鏟除土壤條件,不斷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成果。
以主動履責凝聚反腐合力,一體履行協助職責和監督責任,充分發揮反腐敗協調小組職能作用,協助黨委加強對本地區本單位反腐敗形勢動態分析,有效整合反腐敗全鏈條力量,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確保黨中央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部署的正風肅紀反腐任務落細落實。以嚴厲懲治提高腐敗成本,堅持從政治上看、從政治上查,緊盯“七個有之”問題,把嚴懲政商勾連的腐敗作為攻堅戰重中之重,堅決打擊以權力為依托的資本逐利行為,堅決防止利益集團、權勢團體向政治領域滲透;堅持個案查處與系統整治相結合,深化整治金融、國企、能源、煙草、醫藥、基建工程和招投標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腐敗問題;堅持反腐敗向基層延伸,扎實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嚴查啃食群眾利益的“蠅貪蟻腐”,推進掃黑除惡“打傘破網”常態化機制化;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嚴查那些老是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政治生態的行賄人,完善對重點行賄人的聯合懲戒機制,加大對行賄所獲不正當利益的追繳和糾正力度,嚴懲政治騙子。以剛性約束減少腐敗機會,把制度建設貫穿反腐敗斗爭全過程,完善防治腐敗滋生蔓延的體制機制,完善權力配置和運行制約機制,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堅持執紀必嚴、違紀必究,盯住“關鍵少數”,做細做實日常監督,嚴肅查處破規破紀、觸碰紅線等行為,以嚴格執紀倒逼依規依紀依法履職用權;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加強類案分析,注重發現和糾治案件背后的深層次問題,督促舉一反三、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減少設租尋租機會。以深化教育消除腐敗動機,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砥礪對黨忠誠、錘煉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健全學紀學法制度,加大對年輕干部、重要崗位干部、新提任干部的紀法培訓力度,著力解決對黨規黨紀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問題,引導黨員干部學紀、知紀、明紀、守紀;豐富廉潔文化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深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建立健全以案說德、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責機制,深入開展警示教育、廉潔教育,營造廉榮貪恥的良好風尚。
(作者系甘肅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監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