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把準方向、守正創新、真抓實干,在新征程上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廣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蹄疾步穩推進改革攻堅,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蓄勢賦能、破局開路。
堅定不移沿著黨中央指引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
方向問題關乎改革性質和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闡明了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大問題,明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闡述了改革的正確方向、原則方法、重點任務,為推動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廣西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將改革開放關鍵一招貫穿中國式現代化廣西建設各領域全過程,以科學理論引領深刻變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的偉大變革,面臨任務之重、觸動利益之深、攻堅難度之大前所未有,必須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上下一條心、全國一盤棋,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廣西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建立健全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貫徹落實機制,對中央有具體改革要求的,不講條件、不打折扣、不搞變通,一竿子插到底,原原本本落實下去;對中央提出原則性改革要求的,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尊重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緊密結合實際細化實化改革舉措,打通改革落實“最后一公里”,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廣西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盡收其效。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廣西改革發展和廣西各族人民,對廣西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論述,既有戰略層面的科學指引,又有實踐層面的方式路徑。特別是2023年12月考察廣西時提出的“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重要要求,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改革思想、改革方法、改革要求,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橋”和“船”。廣西深刻領悟、準確把握這一重要要求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部署推進學方略、謀創新、抓落實,持續將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堅定不移解放思想、創新求變,著力解決“人”的問題、“體制”的問題,打開思想“總開關”,堅持政策為大、項目為王、環境為本、創新為要,勇于求變、敢于求新、善于求質,在事關發展全局的體制機制上革故鼎新、大膽突破,堅決打破阻礙高質量發展的條條框框,建立健全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制度機制,以激勵干部敢為引領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堅定不移向海圖強、開放發展,著力解決“路”的問題、“方向”的問題,凝聚向海發展共識,拓展向海發展空間,做深做實開放平臺,構建更有活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與東盟共挽、與大灣區相融,加快打通廣西開放發展的“任督二脈”,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拓展新空間。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開創了改革開放嶄新局面。廣西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緊緊圍繞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目標任務,統籌推進200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破解一系列發展難題,形成一系列制度成果,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注入了強勁動力。
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創造有利條件。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廣西科技發展滯后,人才短板突出,科技與產業融合不足,支柱產業數量不多、體量不大、鏈條不長,必須依靠改革創新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西“把科技創新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加強科教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力度”。我們牢記囑托,扭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桂戰略、人才強桂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成立自治區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專項小組主抓力推,有效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2023年全區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7.34%,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全國排名創歷史新高。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構建體現廣西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做好“原字號”“老字號”“新字號”“外字號”4篇強產業大文章,形成10個千億級工業產業、6個千億級特色農業產業和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把產業園區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組建自治區產業園區改革發展辦公室,實施深化產業園區改革發展專項行動,以沿邊臨港產業園區為牽引深入推進產業園區體制改革,整合打造沿邊臨港產業園區、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及其協同發展區,構筑“4+3+7”矩陣式園區布局。今年上半年,沿邊臨港產業園區4個片區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3.76%,呈現強勁發展勢頭。
為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營造良好環境。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廣西同東盟國家陸海相鄰,是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區位優勢凸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做活廣西高質量發展這盤棋,‘棋眼’就在擴大開放上”,要求廣西“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構建更有活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我們堅持擴大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并重,增強內外聯動,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形成面向國內國際的開放合作新格局。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大力提升投資、貿易、消費、資金流動、人員往來、物流暢通等便利化水平,推進實體經濟調研服務常態化長效化,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立覆蓋40多個領域的中國—東盟合作機制,廣西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169項制度創新成果,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形成案例成果276項、全國首創45項。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與廣東、香港、澳門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完善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兩灣”產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廣西東融先行示范區等合作機制,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在桂投資項目到位資金3730億元,共建產業園區117個。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立健全港口擴能優服、通道高效暢通、物流提質增效、產業融合發展等政策體系和制度機制,大力發展向海經濟、海洋經濟、臨港產業,北部灣港躍升全國沿海十大港口行列。推進平陸運河優質工程綠色工程廉潔工程綜合改革,建立“三大工程”檢查專家組和監督指導組工作機制,推動運河如期進入全線建設高峰期,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完成投資350.5億元,占總投資的48.2%。
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夯實堅實基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廣西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鄉村全面振興任重道遠。習近平總書記叮囑我們,“鄉村振興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性工程,要落實規劃、扎實推進”。我們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從自身實際出發,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事入手,緊緊圍繞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完善和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機制,探索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新模式,持續在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等民生領域改革上發力,2023年廣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萬元,是2013年的2.4倍。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續推進“三變”改革,農村土地資源進一步盤活。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橫縣茉莉花茶、柳州螺螄粉、百色芒果、廣西六堡茶等12個地理標志品牌入圍2024中國區域品牌百強榜。完善糖料蔗購銷市場機制,穩步推動糖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戰略性重組,糖料蔗種植面積和食糖產量連續33個榨季位居全國第一。
為邊疆民族地區社會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同時是革命老區、邊境地區,民族團結、邊疆鞏固同國家安全緊密相關。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全區各項工作的主線,深入開展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行動,完善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制度機制,有形有感有效共建共享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共同富裕幸福家園、守望相助和諧家園、宜居康壽美麗家園、邊疆穩定平安家園,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持續鞏固發展。建立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健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改革發展機制,“廣西三月三”“劉三姐”等特色文化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建立健全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優化提升制度機制,完善平安廣西、法治廣西建設機制,2023年全區群眾安全感達98.54%。完善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合力強邊固防機制,深入實施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持續推進邊境地區“國旗工程”,堅決守住守好祖國的“南大門”。
為我國南方生態筑牢安全屏障。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廣西是全國巖溶(喀斯特)分布面積最廣和石漠化嚴重的地區之一,環境承載力十分有限,承擔著維系珠江下游特別是粵港澳地區生態安全的重大職責。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的諄諄教誨和“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的殷切囑托,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切實保護好廣西的山山水水,持續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生態質量指數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二,生物多樣性豐富度穩居全國第三。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海濕地系統治理,在全國率先實施生態保護清單制,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灣長制、林長制、田長制,探索推進“國家儲備林林票”制度改革試點,漓江“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籌各方利益”綜合治理模式取得明顯成效,粵桂兩省區九洲江流域環境聯合治理模式成為全國典范,那考河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新型能源體系,加快建設國家綜合能源安全保障區,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支持旅游、康養、文化和現代特色農業等生態經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全面綠色轉型。
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項工作抓實抓牢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在即。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深改委會議、企業和專家座談會,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調研,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研究部署,釋放了改革重要信號。廣西一定堅決貫徹落實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堅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識,錨定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1+1+4+3+N”目標任務體系,接續奮斗、勇毅前行,真抓實干、善作善成,以釘釘子精神不斷把改革推向深入,以中國式現代化廣西實踐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添磚加瓦、增光添彩。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證。我們一定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堅定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八桂大地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加強各級黨委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統籌領導,充分發揮改革專項小組和責任部門作用,做好政策統籌、方案統籌、力量統籌、進度統籌工作,強化集中統一的改革領導體制、務實高效的改革決策機制,牢牢把握改革領導權和主動權。完善領導領銜推進重大改革制度,鼓勵和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發揮好示范引領和模范帶動作用,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更大突破。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甚至產生負作用。我們將自覺錘煉過硬專業本領,深刻把握規律、改進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抓改革的能力水平。堅持政策為大謀劃推進改革,吃透吃準中央精神,圍繞國家賦予廣西的“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使命,找準切入口和發力點,推出一批緊扣中央部署、切合廣西實際的改革舉措,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堅持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持續推進一批重大改革集成,打好改革組合拳,強化改革舉措優化整合和銜接配套,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舉措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增強整體效能。堅持重大改革試點先行、示范引領,注重激發基層的改革創新活力,善于發現和總結基層的實踐創造,積極為改革發展探新路、作貢獻。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我們將堅持不懈重實效、強實干、抓落實,形成全過程、高效率、可核實的改革落實機制。健全上下聯動的統籌協調機制,完善專項改革方案對接落實、改革任務項目化推進、聯動協同攻堅等制度,壓緊壓實改革主體責任,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健全改革激勵和約束機制,改進督辦督察工作,完善改革績效考評制度,健全容錯糾錯機制,保護和支持改革創新。開展改革先進表彰,宣傳改革典型,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營造全社會關心改革、支持改革、推動改革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