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賡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青年的文化自信底氣,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需要青年的理性自主正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青年的愛國自立骨氣,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需要青年的開放自強志氣。青年以自身朝氣蓬勃的精神活力、自覺主動的主體優勢、厚積薄發的理論創新、善作善成的實踐探索,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筑牢了堅實的青年力量。新時代新征程,要進一步堅持黨對青年工作的領導,發揮社會組織對青年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激發青年的自主建構力,完善青年高質量發展的保障體系。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 價值觀 青年力量
【中圖分類號】D432.6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中國式現代化“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為內在價值追求,以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主張為科學基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理念要求,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貫穿思想”①。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廣大青年要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展現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青年的價值取向影響著中國式現代化
賡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青年的文化自信底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思想精華,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深厚價值觀得以綿延數千年而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離不開一代代中國青年的賡續與發揚。當代中國青年對中國傳統價值觀念、歷史和文化有著深切的認同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正因如此,中國青年更加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心顯著增強,能夠主動挺膺擔當,不斷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帶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這也使得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底氣愈盛。
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需要青年的理性自主正氣。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內容,深刻闡發了共產黨執政、社會主義建設、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遵循。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為青年群體提供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思維方法和銳利思想武器,增強了其自主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世界的能力和本領,同時,青年的科學理性思維對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有效辨識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論”等錯誤思潮,筑牢意識形態主陣地具有重要意義。科學社會主義理念的充分彰顯,離不開青年敢于求真的科學態度,需要青年以理性姿態堅守價值觀的科學性與真理性。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青年的愛國自立骨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共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精神力量。青年是社會中最富有生氣的積極力量,青年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走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向青年提出了總體價值趨向和整體目標要求,同時這一價值目標的實現也亟需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創新意識和充滿活力的青年一代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離不開有愛國情懷、有自立意識、有錚錚骨氣的時代新人,需要充分發揮青年力量,讓青年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忠實踐行者。
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需要青年的開放自強志氣。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中華民族在世界維度的價值追求,凝聚了人類不同文明的價值共識,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致力于促進世界發展、人類進步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全人類共同價值內蘊“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價值理念,在“兩個大局”相互激蕩的時代背景下,為廣大青年的高質量發展與創造人類美好未來昭示了奮斗目標與前進方向。青年不僅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最終受益者,更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積極推動者、公平與正義的不懈追求者、民主與自由的堅定倡導者,其作為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力軍,以自身互學互鑒的開放心態、自強不息的堅毅品格、擔當作為的凌云志氣,彰顯青年擔當。
青年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力量優勢
朝氣蓬勃的精神活力。青年階段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有生機活力、精力最為旺盛、對未來憧憬最為強烈的時期。歷史與現實充分證明,青年始終在急難險重的關頭奮勇爭先、頑強拼搏、沖鋒在前,時刻展現出飽滿的精神狀態。與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青年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始終扮演著關鍵角色,他們積極弘揚愛國主義、社會責任感等價值品質,努力追求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塑造了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和文化氛圍。
自覺主動的主體優勢。人民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而青年作為人民群眾中推動社會變革的先鋒力量,是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群體。青年對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決擁護和由衷認同,使其同黨和國家發展之間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與向心力,能夠始終保持對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的清醒認知和執著追求,自覺發揮主觀能動性深入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這一過程中,青年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彰顯主體優勢,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同時勇挑重擔、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立足于自身崗位和專業領域,以己之所學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添磚加瓦。
厚積薄發的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新時代中國青年與時代偕行,擁有更優越的發展環境、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接受教育的機會更加均等,理論武裝水平不斷提升,知識文化素養顯著增強。在新時代育人工作的深入推動下,青年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守崇高的理想信念,并能完整準確地學習把握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提升政治覺悟和理論素養,增強理論自信。在豐厚理論積累的基礎上,青年得以依托更加寬廣的視野和更為長遠的眼光精確切準時代脈搏,科學運用社會發展規律,進而充分發揮厚積薄發的理論優勢,在堅持“兩個結合”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不斷推動理論的發展和完善。
善作善成的實踐探索。實踐是強化青年使命擔當的重要抓手,堅持知行合一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當代青年想為、能為、善為,以唯實惟先的優良品格躬身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青年是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能夠在探索中發現自我、錘煉自我,在奉獻中實現自我、成就自我。青年通過發揮善作善成的實踐優勢,于躬行實踐中更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內涵、發展科學社會主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參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不僅實現個人的成長成才,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在腳踏實地的行動中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當代華章。
進一步發揮青年力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堅持黨對青年工作的領導。遵循黨管青年原則,堅持黨對青年工作的全面領導。黨的領導是做好青年工作的最大底氣和最堅強后盾,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青年力量的發揮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不懈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正確的價值觀塑造青年,引導廣大青年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要把黨的領導全面、系統、整體貫穿于青年工作的全領域、各方面,從戰略高度和全局角度謀劃青年發展,促進青年更好成長成才,廣泛動員青年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充分發揮作用、勇擔時代重任。
發揮社會組織對青年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社會組織是黨的青年工作的重要陣地,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對青年的引導和推動作用,是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青年力量的應有之義。不同社會組織在橫向領域積極展開合作,在縱向領域上下聯動,推動了社會服務的優化與社會項目的實施,為青年參與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多樣的渠道和廣闊的平臺。社會組織應進一步充分發揮聯系、動員青年的優勢,通過活動共辦、資源共享、陣地共建等推動青年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事務,同時依托組織、骨干、推優、凝聚、引導、服務全鏈條激發青年創新創造活力,以高度的組織力、引領力和服務力提高青年參與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覆蓋面、活躍度和協同性,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廣泛匯集青年合力。
激發青年的自主建構力。青年力量的發揮需要“從他建到自建,發揮青年的自主建構力”②。教育是一個“他建”的過程,肩負著培養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職責,為青年營造了啟發式的學習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其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青年真正成長成才則需要將外在的知識理念轉化為能夠靈活運用的內在價值觀念,即完成向“自建”的轉換。要實現這一轉換,需要充分依托互聯網平臺健全“線上+線下”“理論+實踐”的創新型教育模式,在引導青年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的基礎上,鼓勵青年積極進行自主探索和自我表達,培養并鍛煉青年的批判性思維,不斷提升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完善青年高質量發展的保障體系。將青年發展有機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完善青年高質量發展的保障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作為中國青年發展事業的重要頂層設計,從全局化的視野和思維勾勒出保障青年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工作舉措。總體而言,黨、團、隊的協調聯動是青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加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團組織參與、社會協同的合力,為青年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一體化保障體系。具體而言,既要建立健全青年骨干人才培養機制,構建高質量育人體系,又要完善以憲法為根基,以勞動法、就業促進法、社會保險法等為主干的青年社會保障法律法規體系,以青年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
(作者為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23年度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時代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研究”(項目編號:23JCC063)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鄭士鵬、董建林:《論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價值觀》,《學術交流》,2024年第3期。
②張雪梅、吳煒生:《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中的青年力量及其審思與建構》,《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3年第6期。
責編/李丹妮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