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領導干部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甚至不切實際大肆舉債的情況時有發生,究其根源就在于政績觀錯位扭曲。要糾治政績觀錯位扭曲就必須時時刻刻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使之成為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金標尺”“指明燈”“護身符”,讓以“紀”促“績”成常態。
以紀為“尺”,匡正“舍本逐末”“亂作為”的政績觀。現實中,部分黨員干部遇事往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導致一任政績幾任“包袱”、前任政績后任“債務”。其原因就在于眼光不夠長遠深邃,未從群眾利益考量、未從根本上考量,致使“舊疾”才去、“新癥”又至,甚至埋下“隱形炸彈”。如此舍本逐末的“亂作為”,只會是改革的“絆腳石”、發展的“中梗阻”、前進的“攔路虎”。廣大黨員干部當學深悟透紀律規矩,主動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以紀律規矩為“金標尺”度量自身行為,明確何事該干、何事能干、何事不干,讓紀律規矩成為心靈深處的“壓艙石”、決策處置的“邊界線”、實干擔當的“加壓泵”。
以紀為“燈”,驅離“畏首畏尾”“怕作為”的政績觀。部分黨員干部疏于對紀律規矩的深入學習和深刻領會,對紀律規矩一知半解、淺嘗輒止,在日常工作中稍微遇到一些較為難啃的“硬骨頭”、一些上級部門沒有明確的“新東西”便變得畏首畏尾,怕出事、怕擔責,固步自封“怕作為”。殊不知,紀律規矩不僅僅只是“打板子”的“戒尺”,也是施政行事的“指揮棒”、攻堅克難的“指示圖”、探索創新的“指明燈”。廣大黨員干部當在學深悟透的基礎上用活用好紀律規矩,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結合宗旨信念理解黨紀法規內涵、結合實際情況把握黨紀法規要求、結合主客觀原因反躬自省,將“鐵”的紀律與“活”的工作、“實”的情況有機統一起來,確保在干事創業中始終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
以紀為“符”,庇護“甩手大干”“敢作為”的政績觀。干事創業必然會面對新情況、新挑戰和新風險,也不免出現失誤失策,甚至犯錯誤的情況,如不建立糾錯容錯機制,勢必會打擊到開拓創新、大膽作為者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于改革發展創新大局不利。因此,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關要引導黨員干部全面理解和執行黨的紀律,在遵規守紀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銳意進取、積極作為;廣大黨員干部要把紀律規矩作為“護身符”,嚴格按照紀律規矩要求,自覺強化責任擔當,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人民的中心工作大膽作為,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迎難而上、艱苦奮斗、攻堅克難,做出不負信仰、不負人民、不負此生的業績。(昭陽區紀委監委 張祖洪 陸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