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典型經驗 > 正文

產教融合的“三聯探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源源不斷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2024年7月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完善學生實習實踐制度。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

產教融合是促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發展,加強創新型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方針,是統籌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產教融合作為推動高等教育協同創新、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核心機制,通過構建緊密的校企合作體系,實現了產業界專業技術與高校學科之間的深度融合與相互交融,促進了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應用型本科教育通過產教融合等教育改革創新,形成高質量人才培養永續機制,為教育現代化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作為1997年創辦的安徽省第一所民辦高等學校,安徽三聯學院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應用型辦學理念,堅持教育發展規律、人才培養規律、科技創新規律、產業發展規律并重,堅持“特色辦學、錯位發展、產教融合、服務地方”的辦學思路,打通產與教、教與研、學與用的路徑,創新產教融合體制機制,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目標,探索出產教融合的“三聯模式”。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精神,總結安徽三聯學院深入推進產教融合發展的特色做法和創新實踐,近日,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人民智庫)專題調研組赴安徽三聯學院開展實地調研。

一、安徽三聯學院產教融合的改革邏輯

安徽三聯學院從教育綜合改革和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大局認識產教融合、理解產教融合、踐行產教融合。在多年的辦學生涯中,安徽三聯學院始終把產教融合放在解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重要位置。安徽三聯學院校長金會慶提出,“密切關注新形勢下的產教融合的形式與內涵創新,關注深化產教融合改革的制度保障。”“既要思考和討論深化產教融合改革的頂層問題和制度設計,也要給予集團各單位充分的改革和探索空間,形成屬于三聯自身的產教融合新模式,打造中國民辦高校典范。”

安徽三聯學院是教育部批準的本科層次高等院校,由安徽三聯集團于1997年出資創辦,為安徽省第一所民辦高校。學校的成立已分別載入《安徽改革開放40年大事記》《新中國70年安徽大事記》。學校現為安徽省新增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學校以工為主,管、經、文、藝、醫、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開設本科專業48個。設有智慧交通現代產業學院、現代康養產業學院、數字創意現代產業學院、新商科學部、工學部、文學部等“三院三部”,全日制在校生18600余人。辦學20余年,累計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7萬余人。

安徽三聯集團是以“產、學、研”緊密結合為特色的民營科教集團,系留日醫學博士金會慶教授1990年回國創辦,前身是安徽三聯事故預防研究所。集團業務范圍為產、學、研三大領域,擁有高新技術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22家,主要分布在合肥、上海、北京、黃山和東京等地。作為集團創始人和三聯學院校長,金會慶博士長期從事道路交通事故防治研究,創立了以駕駛人為主體的道路交通事故“三道防線”理論,其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關注。以金會慶博士為項目第一完成人的“中國道路交通事故主要預防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獲200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基于本體的交通系統駕駛員個性化培訓技術開發及標準化”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現了我國民營企業和民辦科研院所的重大突破。

提高政治站位,尊重發展規律,做好產教融合頂層設計

近年來,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和安徽錨定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的“三地一區”發展目標背景下,安徽三聯學院在尊重教育發展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做好頂層設計,以改革的邏輯和市場的辦法開展產教融合,取得了良好的實效。如:協同集團內外重點企業,靶向對接安徽十一大新興產業,按照產業面向,打造應用型特色專業集群;積極培育建設3個新專業集群。學校41個招生專業70%面向安徽十一大新興產業,近兩年新增的6個本科專業100%面向新興產業,涉及安徽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領域;統籌產業鏈、企業鏈、科技鏈、教育鏈和人才鏈,協作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服務中小微企業工程技術管理等崗位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畢業生平均去向落實率95%以上,單位滿意度達96%;超六成畢業生在地方中小微企業就業,尤其是“項目制”“訂單化”式的專項人才培養,為智慧交通、現代康養、數字創意類企業等緊缺人才提供供給。

人民論壇調研組認為,應用型高校的產教融合正是要在一線對產業生態轉變、應用場景變化和勞動者素質提升作出反應,對新質生產力和未來科技產業發展保持特有敏感,從而促動經濟發展底層結構的轉型、優化、升級。安徽三聯學院的產教融合模式,緊盯時代背景和政策機遇,堅持產業引領和市場導向,依托自身資源稟賦,順應社會需求和區域發展的大勢,夯實產教融合的方法、路徑和舉措,順勢而為,聚力成勢,暢通產教融合平臺,著力培養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依托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理順產教融合體制機制

安徽三聯學院秉持與生俱來的產學研基因,與安徽三聯集團兄弟單位“浸潤式”地開展產教融合,從歷史沿革來看,三聯學院產教融合契合當時的科技發展和生產力發展情況,從融入、融通到融合,路徑清晰。

1997—2007年產教融入時期,學校與三聯事故預防研究所共同申報“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新專業、編寫教材、共建“訂單班”“冠名班”。

2008—2017年產教融通時期,學校與集團旗下企業合作共建學科專業集群、協同創新中心、雙能師資隊伍和產教融合平臺,交通安全、服務機器人等2個教育部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1個安徽省非遺傳習基地獲批運行。

2017年至今,積極探索產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業態。學校與集團旗下兄弟單位共建的3個產業學院已獲批安徽省產業學院,共建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

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基因是安徽三聯學院產教融合的底色。依托集團的天然稟賦,協同育人機制完善,產學研一體化基礎夯實。“血緣式”產業學院、“集群式”學科專業、“雙棲型”師資隊伍、場景式教學課堂等以“共建、共創、共享”為重點的產教融合體制機制逐步建成,并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完善。

學校與集團旗下三聯交通、三聯機器人、上海聯岸等公司,協同集團組建的國家車輛駕駛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三聯事故預防研究所、服務機器人研究事業部等科研機構,集團參與共建的企業、科研機構攜資金、人員、設備、無形資產等進入產業學院,其中三聯交通公司為應用型高峰培育學科、碩士點聯合建設的累計投入達到5000萬元。

學校在產業學院中創新性設置了產業學院院長、總工程師崗位,集團遴選具有優秀管理經驗的領導干部和技術骨干,兼任院長或總工,加強產業學院班子建設。產業學院融合企業管理模式,將評價“指揮棒”向協同育人傾斜,營造雙向互動氛圍。

產業學院專業課程聚焦新興產業領域,集團旗下參與共建的企業、科研機構已將400余項專利、軟件著作權整合打包“搬進”學校,學校將專業課程、畢業設計“搬入”企業……共建“課工廠”“課程館”“項目庫”等多類型教學課堂,校企共同打造實踐“金課”47門次,立項省級“微專業”2項、校級1項,大幅提升學生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

產教融合體制機制的保障使得學院和集團企業互相助力、彼此賦能。得益于產教融合,三聯集團旗下“三聯科技”板塊成就斐然,包括國家級車輛駕駛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事故預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交通事故預防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企業技術中心、安徽三聯事故預防研究所、交通信息與安全省級重點實驗室在內的“三聯科技系”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32項,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14項,國家、行業標準制定9項,國家專利603項。

安徽三聯學院產教融合的實踐基礎、育人模式、辦學成果,得到了有關專家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2018年,學校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2024年8月榮膺“中國產教融合百強院校”。

順應社會需求,打破學科壁壘,施行大部制改革

當前,新技術、新領域層出不窮,大學傳統靜態、封閉、離散的學科設置已然不能滿足時代發展需求,打破學科壁壘,積極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和創新發展業已成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科改革的必然選擇。

按照教育部等《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和安徽省《關于印發深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改革服務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安徽三聯學院著力進行組織和流程的優化或重塑,打破院系、學科、專業之間的壁壘,更好地促進交叉,使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教師隊伍建設的力量互相促進。

該校靶向對接安徽十一大新興產業,按照產業面向,施行大部制改革,打造“交通安全類”“健康養老類”“數字藝術類”3個應用型特色專業集群;通過優化存量,扎實推進傳統專業改造,積極培育建設新商科、新工科、新文科等3個專業集群。

2023年,學校撤并以學科邏輯組建的原二級院系,全面聚焦安徽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生命健康、智能家電等新興產業,統籌安徽三聯集團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合作舉辦現代產業學院。

智慧交通現代產業學院系學校與三聯交通公司、國家車輛駕駛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三聯事故預防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共建,服務交通強國建設,圍繞智慧交通學科專業群,開設專業 11 個,培養“交通+機械+計算機+通信”復合型應用型智慧交通專門人才。

現代康養產業學院系學校與三聯機器人公司、安徽合肥醫藥衛生學校等單位聯合共建,服務健康中國,圍繞現代康養學科專業群,設專業 8 個,培養“護理+服務機器人+AI”復合型現代康養人才。

數字創意現代產業學院系學校與上海聯岸公司、安徽竹稞公司等單位聯合共建,服務數字中國建設,圍繞數字創意學科專業群,設專業7個,培養“藝術+數媒技術+虛擬現實”數字創意人才。

在系統性的產教融合設計中,企業、科研機構與高校在合作共建現代化產業學院中建立了“專家共用、成果共研、人才共培”等三方共贏機制。

調研組專家、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指出,安徽三聯學院遵循改革的“三重邏輯”,即改革的宏觀邏輯——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牽引,統籌教育鏈、科技鏈和產業鏈三大資源一體化辦學,推動了應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創新;改革的中觀邏輯——以產業人才需求為牽引、產業技術創新為載體,實施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聯合舉辦產業學院,推動了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教育模式的創新;改革的微觀邏輯——以產業工人技術技能需求為牽引,以企業真實場景的實踐教學和技術創新為載體,由高校專業導師和企業技術導師合作育人,推動了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走出了一條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崛起之路。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