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山西省呂梁市忠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決心推動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和諧共生,繪制著一幅生態宜居、文明進步、充滿活力的嶄新畫卷,以穩健的步伐邁向一個更加繁榮、文明、和諧的未來。
綠染山川,生態之美蔚然成風
大山從荒涼蒼茫變為綠意盎然,江河重新成為魚兒嬉戲的家園,一度灰霾的頭頂重現碧空如洗……老區人民用勤勞和汗水在呂梁大地上繪就了一幅美麗畫卷。
2023年,呂梁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比2014年累計下降37.5%,PM2.5濃度下降49%,連續五年在汾渭平原、連續三年在全省排名第一。方山縣、興縣、嵐縣、交口縣、臨縣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汾陽市、交城縣退出了全省后10名。這一切的背后,是呂梁市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持續強化和深入實施。
近年來,呂梁市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的呂梁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印發《呂梁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全面厘清全市48家環委會成員單位職能,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呂梁市積極推動污染防治設施提標升級,先后完成鋼鐵、焦化、水泥等行業特別排放限值提標改造,92家煤礦外排礦井水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431家加油站雙層罐完成改造。在全市的不懈努力下,2023年,市區優良天數位列全省第三,PM2.5年均濃度連續三年保持全省和汾渭平原最低,15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優良、改善幅度全國第三。
今年,呂梁市繼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扎實推進呂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國家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完成94萬畝水土流失治理,實施300萬畝生態建設工程,持續提升森林碳匯能力,加快采煤沉陷區和歷史遺留礦山綜合治理。
共護汾水,打造綠色幸福河
汾河作為山西人民的母親河,其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沿岸人民的生活質量。近日,以“打好汾河碧水保衛戰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為主題的山西省沿汾河流域六市政協協商研討第三次會議在呂梁汾陽市召開。
呂梁市委書記孫大軍指出,呂梁境內汾河流域面積7228平方公里,集中著全市一半人口,貢獻了全市一半的經濟總量,推動汾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不僅是重大政治責任,也關系著呂梁高質量發展全局。
“如今的汾河,水清岸綠,鳥飛魚翔,正在成為造福山西人民的綠色河、幸福河。”呂梁市政協主席喬曉峰說。呂梁市政協連續多年聚焦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區呂梁段建設、水資源優化配置、制造業振興升級等議題深入協商、務實建言,組織百名政協委員視察、調研治汾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對67件生態文明建設類提案跟蹤督辦,推動汾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呂梁市順應人民期盼,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遇,持續加大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污染防治力度,全面消除劣Ⅴ類斷面,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由2014年的37.5%提升到2023年的100%,連續兩年水質改善幅度排名全國前三,提前兩年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
呂梁市全力實施“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建立了“一專班+兩方案+N責任書”工作機制,強化統籌協調和項目優化,鋪開總投資約56億的36個工程項目,推動市域內河流水質持續提升。與此同時,市生態環境部門加強斷面水質監管,常態化開展重點河流日常巡查,切實加大入河污染物排放管控。建立汛期水質穩定達標聯動機制,分段布點監測,日排查、日通報,全力降低汛期污染強度。嚴格執行生態補水工作機制,累計向文峪河、磁窯河生態補水900多萬方,保障河流生態基流,確保國考斷面水質穩定。
呂梁市堅持源頭治理,統籌岸上岸下,累計建成投運20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28個鄉鎮污水處理廠、3個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廠和1230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網,治理84條黑臭水體,完成513個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整治、324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劃定畜禽禁養區250個。在此基礎上,還啟動總投資116.7億元,涵蓋14個分水口、20座調蓄水庫、902公里輸水管線的中部引黃縣域小水網工程建設,推動全市水環境質量穩定達標并持續向好,為沿岸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生態福祉。
宜居之城,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呂梁市繼續以改善民生為根本,精細化開展城市管理,持續推進文明城市、森林城市、雙擁模范城市創建,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補齊城市道路發展短板,拓展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格局,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市民生活更有質感。
如今,呂梁市正在經歷一場悄無聲息的蛻變。長輸集中供熱管網的建設,為千家萬戶送去了溫暖;市文化館的建成,讓文化的氣息在城市中彌漫;老舊小區的改造,讓132個社區煥發了新生;102個精心設計的“口袋公園”點綴在城市的每個角落,為市民提供一片寧靜、愜意的休憩之地。全市123家文明創建責任單位開展包街整治行動,各責任單位積極參與包路段整治行動,上街率達90%,針對綠化帶積存垃圾、城市“牛皮癬”“小傷疤”等現象進行了大力整治,讓文明真正融入平常、融入經常、融入日常。市城市管理部門持續開展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鄉接合部等市容市貌大整治,規范各類線桿線纜管理,抓好農貿市場、流動攤點、占道經營整治,推動違法建筑動態清零,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新建高標準公廁22個,確保城市干凈整潔、井然有序;精抓市政設施管護,完成城區道路破損、塌陷、沉降、道板缺失等隱患維修約3107平方米,大面積維護城區道路約50000平方米,對市區多條主次干道兩側排水管網進行了清淤疏浚,城市形象更加整潔靚麗。
人不負青山情,青山定報以綠蔭濃。呂梁以盎然綠意筑基,矢志建設生態宜居之城,精心雕琢美麗幸福家園,匠心獨運構建城景和諧共生的生態體系新篇章。(譚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