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熱點觀察 > 正文

創新讓臨港經濟跑出“加速度”

日前,來自阿富汗的莫巴博士舉家搬到了上海市滴水湖畔。莫巴做出這個決定只用了不到一個月——今年6月,他參加了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第四屆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推介會,很快被這里國際化的政策規劃、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年輕化的社區氛圍吸引。“毫無疑問,臨港將發展成為一個全球公認的國際化居住地。”莫巴說。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是中國臨港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臨港經濟是指地理位置毗鄰港口、相關業務與港口有較高關聯度、依托港口物流的便利條件發展而來的經濟業態。在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真虹看來,發展臨港經濟對發展港口新質生產力有積極作用。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計劃到2030年未來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天津濱海新區正形成以海洋油氣、裝備制造、航運服務為代表的產業體系;江蘇南通坐擁千億級船舶海工產業,突破關鍵技術50多項……近年來,中國臨港經濟正在蓬勃發展,而創新則讓臨港經濟跑出了“加速度”。

實打實的產業發展

一臺往復式天然氣壓縮機的零件四散在VR(虛擬現實)培訓教室中。戴上VR頭盔,操作手柄,重達幾公斤的零部件不僅可以“拿在手里”觀察,文字介紹和操作注意事項也會浮現在視線中央。

這個仿佛游戲外設的VR裝備,是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帶到2024天津國際航運產業博覽會上的展品之一。“這套設備能夠有效彌補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的短板,保障設備長期穩定運行。”海油工程特種設備分公司產品孵化制造中心信息化管理室主任祁堯飛說。

在2024天津國際航運產業博覽會上,從海工裝備制造智能工廠到各類“大國重器”……眾多展商帶來的豐富展品展示了中國臨港經濟向新發力的豐富成果。

“擺脫單純追求港口吞吐量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以港口帶動臨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模式,能使港口以更高效能、更有韌性、更便利的服務,形成與城市和諧發展的新局面,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真虹說。

參展商博邁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天津港保稅區的場地上,正在同步建設4個7層樓高的海工裝備模塊組,2025年,它們將服務于南美洲熱帶雨林附近的石油開采項目。為了研究出在濕熱環境、海水侵蝕等條件下可以“服役”50年的設備,天津大學與博邁科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在20余名機械工程、人工智能專業教授的協助下,通過大數據分析計算出“超長使用年限海工平臺”所需的全部技術參數,讓企業具備了生產這類海工平臺的能力。

轉型制造業以帶動港口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這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上海自貿區臨港片區。

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吳曉華是土生土長的臨港人。他說:“小時候,臨港到處是灘涂,經常有漁民冒著臺風的風險出去捕魚,向大海討飯吃。”而今,臨港的發展日新月異。設立5年來,區域生產總值、規上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9.8%、34.6%、33.4%。

改變這一切的,是實打實的產業發展,尤其是代表科技前沿的重大項目。

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臨港新片區的泥城鎮投產,創造了聞名世界的“特斯拉速度”。2023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生產了95萬多輛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國產化率超90%。今年5月,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又在臨港新片區動工建設,成為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助力地球村“綠色未來”。

“臨港新片區的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形成整車為牽引,芯片、動力電池、汽車電子、汽車零配件集聚的產業集群。”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科處副處長李向聰說,在龍頭企業帶動下,臨港新片區智能新能源汽車產值規模從2019年的314億元躍升至2023年的2897億元。

基礎配套“保駕護航”

基礎設施配套部門的保障和支持,為臨港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

8月20日23時35分,已近深夜,在世界單港集裝箱吞吐量最高的碼頭之一的廣東省深圳市鹽田港,仍是燈火通明,一派繁忙的景象。

作為全球供應鏈的一個重要節點,鹽田港區每周超100條的航線中,歐美航線占60%,承擔著廣東省超1/3的外貿進出口量、全國對美出口逾1/4的貨量,是華南地區國際航線最密集的港區,其年吞吐量已連續20年高居內地碼頭首位。確保鹽田臨港片區的電力供應穩定、高效,對于發展當地的臨港經濟非常重要。

為了確保鹽田臨港片區的電力供應,近年來,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加速數字電網轉型升級,圍繞鹽田臨港片區集裝箱碼頭、大型企業高質量用電需求,推進配網自動化全覆蓋建設工作。目前整個臨港片區已實現配網自動化覆蓋率、自愈覆蓋率、光纖覆蓋率3個100%。同時,深圳供電局還全面推廣配網無人遠控技術,并將其與常態的配電自動化晨操工作相結合,可有效拓寬排查缺陷手段,提升配電自動化實用化水平,大幅提升供電可靠性。此外,針對落戶臨港片區的大企業、大項目,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提供“保姆式”“管家式”供電服務,讓進駐鹽田港的重大項目、重大企業“零出門”便可快速辦完電、用上電、用好電。

優惠的稅收政策對于臨港經濟的發展也有積極作用。

近年來,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充分發揮港口、海域等資源優勢,通過財稅政策、市場開拓、人才培養、產業升級等多方面手段,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有效助力臨港產業區經濟發展。國家稅務總局福州市長樂區稅務局以稅費優惠政策宣傳為重點,精準推送,為港區企業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和支持,讓企業放心投資、安心扎根、專心發展。

福建鑫海冾金散裝碼頭有限公司位于福州濱海工業區(松下港區),是一家以從事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為主的企業,致力于將企業打造成為一個專業化程度高、技術力量雄厚、裝卸高效快捷的現代化散雜貨專業碼頭。為了幫扶碼頭企業發展,福州市的稅務部門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主動上門對接,輔導企業享受“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經營所得”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優惠政策。截至2023年,共減免企業所得稅超4000萬元,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減輕了前期投資經營負擔。

受惠于政策紅利,福建鑫海冾金散裝碼頭有限公司逐漸步入收入提升、投入加大、轉型升級的良性循環。近三年企業營收均超1億元;2023年6月13日,福建鑫海冾金散裝碼頭有限公司負責的2023年福州“絲路海港城”重點項目——福州港松下港區山前作業區17號泊位工程正式進入施工階段。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松下港區港口基礎設施條件,優化區域物流運輸交通結構,較大程度滿足福州港松下港區山前作業區后方臨港產業發展對散雜貨水路運輸的需求,降低企業物流運輸成本,對提升物流通過能力、臨港產業區經濟發展都具有積極作用。

“年輕的城,年輕人的城”

“從一滴水到一片海”,近年來,隨著臨港經濟的興旺發展和服務政策的不斷出臺,各地臨港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年輕人前來定居創業。

近日,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巴基斯坦留學生周子寒這兩天正在上海臨港新片區忙著創辦企業,他說,臨港新片區常態化的國際人才政策宣介活動,讓他感受到了臨港對于國際人才求賢若渴的滿滿誠意與信心。

“我家在巴基斯坦經營一家家族企業,已有50多年歷史,自2001年以來一直與中國企業合作為當地紡織品行業提供數碼印花機及相關解決方案,目前在巴基斯坦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為了進一步拓展我們的業務,我希望在上海創辦一家貿易公司,為巴基斯坦客戶提供中國商品。”6月,周子寒參加了臨港新片區第四屆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推介會?,F場咨詢后,臨港新片區留學人員創業園的工作人員和周子寒保持了緊密聯系,多次主動和他深入探討創業問題。

工作人員就周子寒最關心的幾個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從資料準備、提交核名、資料簽署三個步驟切入,詳盡梳理了創業工商注冊流程,針對性地為其講解初創期創業組織社會保險費補貼、重點群體稅收優惠等創業補貼扶持政策。聽完講解,周子寒更堅定了在臨港新片區創業的決心,“一畢業就來臨港,目前計劃先從一個小公司起步做起,然后再逐步發展壯大”。

近年來,上海市臨港新片區圍繞“年輕的城、年輕人的城”的城市品牌形象,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吸引了大批海內外年輕人才選擇臨港、扎根臨港。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群部副部長楊武介紹,臨港新片區陸續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如設立臨港新片區留學人員創業園,提供工商注冊、政策咨詢、公司運營、金融財稅等便利服務;突破面上外籍人才身份和條件限制,提供5年居留許可、在華永久居留“直通車”渠道,放寬2年及以上工作許可便利;提供境外人才參加國內職業資格考試和備案執業“綠色通道”等。

優惠的政策讓越來越多的外籍人才將目光投向了臨港新片區。自2020年全面承接國內人才引進落戶、留學回國人員落戶、居住證積分核定以及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權以來,臨港新片區各渠道人才引進數量連年攀升。截至2024年6月,臨港新片區累計人才引進落戶94018人,年均增長率達97%。2024年上半年,臨港新片區人才引進落戶23748人,同比增長41.9%,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在山東省威海市臨港區,自該區《關于實施臨港區人才聚集工程助推新舊動能轉換的意見》實施以來,臨港區新引進各類人才2000余人,來區就業青年人才連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區企業研發投入占比達4.69%,人才引領發展成效不斷顯現。此外,臨港區瞄準新材料、新能源裝備、數字經濟等“新產業”,主動釋放政策紅利吸引一批優質人才項目落地,以拉動投資、促進就業、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為臨港實現高質量發展積蓄后勁。

政策留人、服務留人、事業留人,已成為臨港區人才工作的理念和共識,現在引才這棵“梧桐樹”已呈現枝繁葉茂之勢,正在為人才成長的新生態涵養一方水土。

拉近與世界的距離

除了臨港制造業,臨港關聯的金融、商貿、娛樂等服務業也正蓬勃發展。在拉近與世界距離的同時,港口城市百姓正同步享受臨港經濟新業態發展帶來的紅利。

在2024天津國際航運產業博覽會上,總占地面積達180平方米的東疆綜合保稅區商品展區人氣十足。從西班牙塞拉諾火腿,到馬來西亞新鮮鳳梨,再到俄羅斯帝王蟹、巴西牛排……東疆綜合保稅區疊加了“自貿”和“保稅”的雙重政策優勢,通過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讓越來越多的“全球風味”更加高效便捷地進入百姓日常生活。

6月末,由海馬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進口的馬來西亞鳳梨,在海關放行1.5小時后即在當地商超上架,百姓得以第一時間品嘗成熟度極高的東南亞水果。

“當地良好的口岸資源、區位優勢及完善的冷鮮物流產業,令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我們在馬來西亞擁有穩定豐富的貨源渠道,希望將更多當地優質水果帶入國內市場,給消費者帶來更多新鮮、實惠的甜蜜體驗。”海馬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專家指出,臨港產業作為港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已成為拉動港口城市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未來,一方面要根據發展趨勢和臨港園區現有基礎,努力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另外,還應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形成新質、高效、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陸海聯動發展也成為近年來中國臨港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之一。

以河北省唐山市為例,近年來該市港口一方面向腹地延伸,豐富貨源,提升港口的集聚和輻射功能,在新疆、內蒙古、青海、山西、陜西、北京等地建設內陸港。以唐山港為龍頭、各內陸港為節點、多式聯運為脈絡,初步形成了覆蓋整個西北的腹地物流網絡。另一方面向海圖強,已開通內外貿航線235條,其中內貿航線連接上海、天津、青島、舟山、深圳等國內各港口,外貿航線通達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古巴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港口。

依托西北能源外運及出海、南北沿海兩條國家級物流大通道優勢,唐山市還開行了多條中歐、中蒙、中俄等國際班列,構建了覆蓋三北、聯通蒙俄、貫通歐亞的海鐵聯運體系,促進了國際交流,擴大了對外貿易。

唐山港陸續取得糧食、活畜、肉類、冰鮮、木材、水果、整車進口7大類商品指定進口資質,擁有了沿海開放“全牌照”。隨著曹妃甸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曹妃甸片區、全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等接連獲批,唐山港的發展帶動作用越發凸顯。

[責任編輯: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