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是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是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和黨群關系“最后一米”。基層治理要抓實、見效,需要時刻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堅持讓“紅色動能”在一線發力,通過組織下延、資源下沉、服務下移,努力實現基層治理深耕善治、民生福祉有感可及。
組織延伸“最小黨建單元”,以有形有效筑強戰斗堡壘。基層黨組織是城市基層治理的主心骨,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黨的根基才能牢固。須將黨的領導植根于城市基層最末梢,植根于小區居民群眾之中,從組織建設和治理體系上發力,最大范圍凝聚共識、最大限度匯聚力量。優化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黨員樓棟長”紅色主軸,按照“把支部建進小區”的工作模式,精選社區“兩委”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優選業委會、物業等優秀黨員擔任支委委員,甄選黨員骨干擔任黨小組長、樓棟長,推動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在小區全域覆蓋。依托黨建聯席會議、在職黨員“三服務三報到”等制度,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駐區單位等與小區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推行黨員責任區、支部觀察員、近鄰監督員“一區兩員”做法,推進政府治理、社會調節、群眾參與一體聯動。
資源匯聚“最強作戰單元”,以全域全能深耕共治體系。抓好基層治理,核心是人,關鍵靠人。破解小區治理力量不充足、協同作用發揮不充分、問題解決不閉環等難題,必須壓實責任、優化機制、創新載體。建立健全“小區書記數據庫”和“小區書記后備人才庫”,依托基層年輕干部培養計劃、社工培養平臺、基層黨組織書記賦能沙龍等,有效增強小區黨支部書記履職能力。全面夯實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物業經理“三位一體”團隊核心作用,設立共享辦公點,每周開設“小區接待日”,每月召開聯席會議,通過服務聯心、問題聯處、要素聯育,推動物業管理與居民自治有機銜接、良性互動。積極承接公安、城管、住建、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消防救援等單位資源,設立小區聯合執法工作站,常態化開展聯合巡查執法,通過執法重心下移、服務前移,推動“聯合執法+政務服務”一體化。
服務下沉“最實執行單元”,以共建共享加碼幸福民生。服務是基層治理的永恒課題,為民辦實事則是小區黨支部服務職能的直接體現。應當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陣地建在“家門口”,把治理融入“指尖上”,切實辦好群眾“身邊小事”、托起“幸福大事”。針對不同類型小區,因地制宜建好用好小區黨群服務驛站,通過重服務性和去行政化,推廣“小板凳大民生”協商議事、“法律進小區”矛盾調解、小區重點人群“喘息服務”等模式,著力滿足居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需求。積極探索小區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發展模式,拓展完善數字化治理平臺建設,推廣智慧黨建、物業管理、消防監測、居家養老、法律服務等應用場景,通過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為小區治理減負增效,持續締造小區美好生活。(江陰市澄江街道黨工委書記 邱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