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人民智庫 > 研究報告 > 正文

工業經濟實力大幅躍升 制造強國建設步伐堅定——新中國七十五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三發布

光明日報記者 董蓓

工業發展是經濟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礎。9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三。新中國成立75年以來,工業經濟實現了規模總量的跨越式增長和發展質量的顯著提升,以強大的實力推動我國由農業國成長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

工業經濟破浪前行,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

工業經濟跨越式增長,制造業大國地位穩固。我國工業增加值從1952年的120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39.9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年均增長10.5%。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經濟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期,2013—2023年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7%,結構優化、質效提升。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我國制造業增加值自2010年首次超過美國,穩居世界首位,2022年占全世界比重為30.2%,成為全球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工業生產迅速擴張,主要產品產量領跑全球。新中國成立75年來,工業發展開疆拓土,如今我國能夠生產的產品覆蓋原材料、消費品、中高端裝備等各個領域,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原材料產品產量較新中國成立初期幾何式增長。輕工業聯合會資料顯示,當前我國有100多種消費品產量居世界第一。裝備生產方興未艾,中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水下機器人、無人機等技術以及磁共振、超聲影像等高端醫學影像裝備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2023年,我國汽車產量為3011萬輛,連續15年蟬聯世界第一;手機、微型計算機、彩色電視機、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產量分別為15.7億臺、3.3億臺、1.9億臺、43萬套,均居全球首位。

改革開放后,我國依托不斷夯實的產業基礎全面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快速成長為世界貿易大國。自2009年起,我國已連續多年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擴大開放,我國對外貿易質量不斷提升。2023年,我國貨物出口總額達23.8萬億元,比1978年增長1417倍。2023年,機電產品在出口總額中占比達58.5%,其中,汽車出口522萬輛,我國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新型工業化持續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我國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快速推進,工業經濟增長質量進一步提升。

目前,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023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1.7%,工業經濟以完備產業體系和強大規模優勢,為國民經濟增長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技術創新蓄勢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投入力度持續加大,為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注入強大新動能。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達17.6萬家,比2000年增長9.2倍,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為37.3%,比2000年提高26.7個百分點。關鍵技術領域多點突破,推動制造業重大改造和設備更新升級,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重點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0.1%、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2.9%。

裝備制造業引領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大國重器舉世矚目,神舟十七號成功發射,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并網發電,C919國產大飛機開啟商業運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7%,2023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3.6%,比2012年提高5.4個百分點。

高技術制造業支撐制造業智能化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3%,2023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5.7%,比2012年提高6.3個百分點。

新能源產業加速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等“新三樣”相關產品產量增長較快,2023年同比分別增長30.3%、54.0%、22.8%。

多種所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工業經營主體活力迸發

國有經濟持續發揮支柱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行動實施,國有經濟提質增效成果顯現。2023年末,規模以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資產總計達60.8萬億元,與2012年相比年均增長6.2%;2023年實現利潤總額2.3萬億元,年均增長3.7%。

當前,民營經濟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引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落實大規模減稅降費,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出公平平等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2023年末,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數量達35.8萬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重達74.2%,資產總計和全年實現利潤總額占比分別為28.5%和30.5%。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建企,為經濟發展增添活力。2023年末,我國規模以上外商投資、港澳臺投資工業企業合計4.4萬家;全年實現利潤總額1.8萬億元,吸納就業人數1446.2萬人,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3.4%、19.7%。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5%。

回首爬坡過坎破浪前行的75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工業經濟取得了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歷史性發展成就。面對更加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工業經濟要繼續堅持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制造強國建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

《光明日報》(2024年09月11日 04版)

[責任編輯:陳慧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