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自貢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校辦學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鄉鎮(片區)黨校作為推動基本培訓“同質等效”重要陣地,聚焦管理強化、功能優化、內涵深化,構建受益面更廣、體系更全、覆蓋更廣的培訓體系,打造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紅色堡壘”。
建強紅色陣地。堅持科學建校、特色辦校、規范治校,推動鄉鎮(片區)黨校規范高效運行。因地制宜建校。堅持市級黨校為頭雁、區域中心黨校為強雁、鄉鎮(片區)黨校為雁群的“一核兩翼多組團”發展思路,綜合考慮鄉鎮(街道)特點,科學測算基層黨員干部培訓需求,科學設立4個片區黨校、6個鄉鎮黨校,每個黨校輻射4—6個鎮街,最大限度集成培訓資源、節約培訓成本。突出特色辦校。以本土紅色資源為依托,以服務區域發展為目標,6所鄉鎮黨校著力打造黨性教育、現代農業、生態環保3個辦學精品;4所片區黨校全力拓展紅色文化、縣域經濟、城鄉融合、鄉村全面振興4個辦學方向,形成功能分區、優勢互補、覆蓋全域的基層黨員干部培訓體系。健全制度治校。建立鄉鎮(片區)黨校教學管理、學員管理、質量評估等8項制度和有組織機構、有場地設施、有師資隊伍、有培訓計劃、有管理制度、有經費保障“六有”評價指標,明確鄉鎮(片區)黨校屬地黨委書記為校長,各鄉鎮(街道)分管黨務工作副書記為副校長,下設辦公室專人負責日常運行管理,推動高效運行、有形有態。
盤活紅色資源。突出浸潤攻心,注重點線面同向發力,整合各類資源建好現場教學新場景,提升教學抵達力和感染力。規范打造精品點。深挖全國“雙百”人物等本土紅色資源,按“一點位一方案”規范打造教學點位23個,配置黨校教師、黨政干部、本土專家“三類師資”50余人,構建形成以自貢吳玉章故里教學基地、江姐故里紅色教育基地、盧德銘故居、鄧萍故居為四大主支點的紅色教育矩陣。主題開發特色線。整合鄉鎮、片區資源,按照不同培訓對象、規模、時長,精心打造“紅色芳華”“鄉村振興”“基層治理”“黨建引領”等精品教學線路4條,實現全域教育資源串點成線、連線成環。延伸拓展培訓面。探索將紅色教育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創新打造“百年輝煌”“一起向未來”等“彩燈文化+紅色黨史”特色教育品牌,開展彩燈文化、三線精神等特色主題宣講,覆蓋黨員群眾70萬余人次,推動紅色教育往基層扎根、向一線鋪展。
打造紅色課堂。堅持思想性啟發與沉浸式體驗相貫通,多形式創新教學課堂,讓學習更加生動、更具活力。“思政課堂”寓教于悟。設置“1+1+N”理論課程體系,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主修課程,黨的光輝歷史和鹽都優良傳統作為基礎課程,經濟發展、基層治理、廉政守紀等專業能力作為精修課程,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實景課堂”以踐促行。聚焦基層黨員干部多樣化培訓需求,創新開設“田間課堂”,將學習課堂搬到生產一線、項目一線、產業一線,遴選56名專業能力強、基層經驗豐富、群眾認可度高“土專家”“田秀才”開展實地教學,讓學員從觀眾變成主角,全力打造“看得見、摸得著、悟得深”的現場課堂。“云端課堂”共學共長。打造“云上有聲、閱聽無界”讀書墻,學員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專章學習,整合“自貢觀察”“鹽都先鋒微訊”等平臺,設置“成渝雙圈”“觀自貢”等專欄18個,實時更新政治理論政策和區域發展動向,將學習觸角延伸到基層“神經末梢”,實現學習“不打烊”。(中共自貢市委組織部 游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