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高舉改革之旗、凝聚全黨之力、引領中國之治,吹響了新起點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嘹亮號角。組織部門作為管黨治黨的重要職能部門,更應以走在前、作表率的自覺抓好全會精神的學習貫徹,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實”的作風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主動擔當作為,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謀劃推進組織工作,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聚焦理論武裝,筑牢全面改革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改革首先改思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戰略部署,我們要學深悟透、入腦入心,切實增強推動改革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推動理論學習落實到基層。嚴格落實黨委(黨組)“第一議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等制度,推動“關鍵少數”帶頭先學一步、深學一層;組織黨員干部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開展講黨課、微宣講等系列活動,在全縣營造濃厚氛圍,讓全會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推動培訓覆蓋落實到基層。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內容列入黨員、干部、公務員教育培訓必修課程,發揮縣鄉黨校、黨性教育基地等平臺作用,分類舉辦示范培訓班,分期分批對全縣黨員干部開展全覆蓋輪訓,推動干部在教育培訓中樹牢改革思維。推動學用結合落實到基層。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效、黨紀學習教育等結合起來,通過“三會一課”“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主題黨日活動等平臺載體,組織黨員干部扎實開展學習研討、志愿服務,持續推動全會精神深化內化轉化。
聚焦選賢任能,鍛造銳意改革干部隊伍
組織部門要堅持事業為上、以事擇人,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銳意進取、實干擔當、聚力攻堅。樹正“風向標”。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真正讓選出來的干部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積極探索建立干部敢為善為實績公示機制,深入落實跟進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任務了解干部制度,大力選用政治強、有擔當、實績優、作風好的干部,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打通“中梗阻”。推深做實政治素質考察,著力完善政治素質考察融于日常、抓在經常落細落小工作機制,并將考察成果轉化為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加強關心關愛、從嚴管理監督的具體措施。充分發揮職級晉升激勵作用,建立職級“職數周轉池”,實時更新職務與職級并行職級職數管理臺賬。激活“動力源”。健全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常態化工作機制,持續推行“嶷山薪火·導師工作室”年輕干部傳幫帶計劃,助力年輕干部成長成才;以“躺平式”干部常態化整治固本清源,把從嚴監督管理貫穿年輕干部成長全過程,校準年輕干部成長路徑,為建設現代化新寧遠注入強勁動能。
聚焦招才聚才,匯聚創新改革人才合力
我們將牢固樹立人才“第一資源”理念,努力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推動現代化建設中來。以大局觀“謀好篇”,引導人才一線集聚。聚焦加快建設永州南部經濟發展軸區域中心城市的實際需要,全面統計分析產業與人才需求,把人才工作放在建設現代化新寧遠的中心大局中去謀劃、思考、推動,引導人才資源向重大項目、重點任務、基層一線集聚,推動發展戰略與人才戰略貫通融合。以最優解“布好局”,深化人才引育機制。深化人才引育縣內縣外“雙循環”工作模式,利用寧遠駐北京人才工作站、駐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工作站“一核兩翼”的人才平臺,引進人才、帶回項目;持續做好基層人才定向培養,加大“土秀才”“泥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力度,集中打造一批名優校長、名優教師、名優醫生、名優導游和名優企業家,將“人才大縣”優勢轉變成“人才興縣”態勢。以育新機“落好子”,健全人才政策體系。持續落實黨中央關于推動新時代人才振興工作部署,健全以“十四五規劃”為引領的“1+X”人才政策體系,全面建立黨委聯系專家和人才項目制度,完善基層“人才引進”“校地合作”“科技專家服務”等人才激勵政策,以“真金白銀”推動政策落點從“引進”為重向“引用”并重轉變。
聚焦固本強基,夯實深化改革組織體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對加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作出系統部署。我們要扎實推進黨的組織制度、基層組織建設制度改革,在強基礎、求實效、解難題、善服務上持續用勁使力。深化“四化模式”,織密城市治理網絡。實施城市基層黨建引領行動,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統籌功能,突出組織體系化、管理智能化、治理協同化、服務精細化,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網格黨小組+微網格“五級網絡”,穩步推進在符合條件的住宅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建立黨組織,探索推進現代化新型社區黨建工作。深化“三長聯動”,激發鄉村自治活力。鞏固拓展片、組、鄰“三長制”全省試點工作成效,深化拓展“五心五訪”“民呼我為”“降本增效”創新工作成效,建立健全“發現、反映、解決、反饋”問題閉環機制,持續促進黨群聯心、“三長”聯動、幸福同行,對不勝任不盡職或難以正常履職等不適宜繼續擔任鄰長的,及時進行調整。深化“四促四強”,賦能基層干事創業。大力推行“四促四強”工作機制,推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切實提高基層治理水平,健全為基層減負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深入破解鄉村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效能治理的強大動能。(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