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會同縣地處湘西南邊陲,西與貴州省天柱縣交界,東與邵陽市綏寧縣相鄰,南與靖州縣接壤,北與洪江市、芷江縣毗鄰,省市縣邊界線長559公里。因其地理位置獨特,受特殊歷史地理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差異等因素影響,邊界地區社情復雜,跨際邊界地區矛盾糾紛時有發生。
近年來,會同縣在邊界地區創新建立聯合黨支部,打造邊界聯防聯調,強化日常工作同部署、矛盾糾紛同化解、文化交融同聯結,促進邊界社會平安穩定、促進邊界民俗文化交流共享、促進邊界各族群眾和諧交流、促進邊界民族團結進步等“一引二聯三同四促”邊界共建共享基層治理模式,積極打造環縣域“平安圈”,有效破解邊界基層治理難題。
聯合黨建唱響邊界“和諧曲”
初秋,會同縣廣坪鎮羊角坪村傍山自然寨連片的稻田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稻田上方,一股清泉沿著盤旋的“連心渠”流向羊角坪村、貴州天柱縣地湖鄉巖古村的百畝良田之中。
看著嘩嘩水流進稻田,羊角坪村村民開心不已,紛紛贊嘆“以往是貴州的水澆不到湖南的地,遇到干旱,就只能眼巴巴看著?,F在水渠貫通,水源共享,再也不怕干旱了。”
修建一條跨省連心渠,是廣坪鎮羊角坪村與貴州巖古村翹首期盼多年的愿望。但苦于無人牽頭,所以一再擱置。最終在中共湘黔朝陽聯合總支委員會的牽線搭橋下,1500米的水渠于2021年初建成投用。
“‘連心渠’是地湖鄉爭取到灌溉水渠項目。全長1500米,其中900米位于巖古村境內,600米位于羊角坪村境內。從動員群眾到爭取項目資金,再到協調土地和動員群眾投工投勞,湘黔朝陽聯合黨總支起到了關鍵作用。”中共湘黔朝陽聯合總支委員會書記楊漢德說。
廣坪鎮羊角坪村傍山自然寨與貴州地湖鄉巖古村的傍山自然寨融合雜居,不分你我。曾因地域差異、文化差異等眾多因素,邊界糾紛不斷。2015年2月,根據雙方發展需要和群眾意愿,會同縣廣坪鎮羊角坪村、大灣村,地靈鄉橋沖村、靖州縣大堡子鎮上河村、江沖村與貴州省天柱縣地湖鄉巖古村等6個村異地“聯姻”成立了中共湘黔朝陽聯合總支委員會。
中共湘黔朝陽聯合總支委員會成立開啟了兩地共建共享新局面。在湘黔朝陽聯合總支的助推下,建立聯合黨總支服務辦事中心,開通“跨省通辦”事項;組建聯合文藝隊,開展三月三、春節等文藝文化交流活動……一次次暖心活動開展,一項項惠民項目落地,一個個產業蓬勃發展,湘黔聯合黨總支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贏得群眾的一致認可。廣坪鎮羊角坪村先后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
2021年,羊角坪村邊界治理模式在全縣13個接邊鄉鎮全面復制推廣,會同縣共組建15個邊界聯合黨總支及邊界聯合調委會,建立起“黨建+邊界治理”溝通協調機制。通過召開黨建聯席會議、聯合黨日活動等,定期開展邊界聯防鄉村治理等聯席會商活動,采用“一月一主題”和“一周一電話”的方式解決“糾紛調處難、社會治理難、村務融合難、經濟發展難”等問題,推動黨建引領邊界社會基層治理體系,助力鄉村振興。
聯防聯調織密邊界“安全網”
“兩鄉聯防聯調,能夠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效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這種模式深受群眾歡迎和稱贊。”談起現在與會同縣金子巖侗族苗族鄉的邊界治理的聯防聯調機制,全國人大代表、綏寧縣河口苗族鄉楊家寨村胡美娥點贊道。
會同縣金子巖侗族苗族鄉4個村與綏寧縣河口苗族鄉有7個村接壤交界,經多次會商,兩鄉于2019年9月17日成立聯防聯調工作領導小組,確保事事有人辦、事事有人管,共同守護邊界安全。
2021年起,兩鄉又積極探索創新邊界治理方式,于當年9月建立警務聯動協作機制,大力推行“一名駐村輔警+義務巡邏隊伍、綜治信息員隊伍、網格員隊伍”聯防模式,充分依托村村響、聯調微信群等平臺落實群防群治措施,協力維護邊界治安秩序。自此以來,兩鄉派出所聯合破獲盜竊案1起,成功抓獲1個“幫信”犯罪團伙,斬斷一條國內連接境外的涉詐騙犯罪鏈條。
金子巖侗族苗族鄉邊界聯防聯調協作機制是會同織密邊界安全網的一個縮影。在聯合黨總支領導下,會同縣各地邊界聯合調委會打破行政區域界限,積極與周邊毗鄰市縣協商,簽署接邊地區邊界聯防聯調協議,明確邊界矛盾糾紛聯防聯調組織網絡、工作原則、協作內容等工作機制,共同探討解決毗鄰邊界山、土、林、水、路、事等矛盾糾紛,對于重大疑難、久拖不決的矛盾糾紛,及時反饋,成立專班,形成攻堅合力化解矛盾糾紛。
2021年5月,貴州天柱縣江東鎮大塘村在與會同縣蒲穩侗族苗族鄉陽溪村交界處的天網坪建設生豬養殖場,雙方就該土地權屬發生爭議,現場一度火藥味十足。兩縣成立專班,雙方調解組織多次到現場進行踏勘并召開協調會共商糾紛化解良策,和當事群眾的不斷溝通交流,最終雙方群眾代表在兩縣調解員的見證下簽訂協議,握手言和。
目前,會同縣邊界聯合黨支部及邊界聯合調委會召開聯席會議57次,成功調處邊界矛盾糾紛29起,調解成功率達100%,切實維護了邊界地區和諧穩定。
強化“三同”筑牢邊界“穩定墻”
在秋老虎的炙烤下,會同縣沙溪鄉中全村到靖州文溪鄉長溪村的公路建設工地上,照樣熱火朝天。“現在路基基本拉通了,預計10月中旬完成道路硬化。到時候,我們和靖州那邊交流就方便多了。”中全村黨支部書記唐召躍說。
中全村和長溪村是相鄰的邊界村,中全村的黃柏寨子和長溪村羅古田寨子隔山相望。山同脈、水同源、民同俗,兩地村民來往頻繁。羅古田的群眾到沙溪鄉來辦事,需要繞道20來公里,生產生活極不方便。修通兩地直通的公路是當地群眾迫切心愿。
2021年9月,兩村成立邊界聯合黨支部后,共商兩村經濟發展,修通兩地直通的公路成為聯合黨支部的首個任務。在聯合黨支部的推動下,兩村鄉鎮人大代表也同步向屬地政府提出代表建議,共同推動這條民生大道的落地實施。
“過去兩省交界之處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都十分困難。如今,在聯合黨組織的推動下,路通了、渠修了、產業也做起來了,矛盾糾紛也少了,人心自然更齊了。”說起聯合黨組織帶來的好處,天柱縣江東鎮大塘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劉光代說。
今年1月,大塘村在修建灌溉水渠時,需要經過會同縣蒲穩侗族苗族鄉蒲穩村的地界。施工前,在聯合黨支部的組織下,兩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商討、共同規劃,1700米的渠道修建全部由大塘村投資修建,施工現場沒有發生一起阻工事件。
會同縣15個邊界聯合黨總支部在廣泛聽取社情民意的基礎上,通過召開黨總支部會或座談會,共商區域經濟發展、邊界社會穩定及人文融合交流等重大事項,做到日常工作“同部署”、矛盾糾紛“同化解”,并發揮“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優勢,開展邊界村民共同舞龍燈、舞獅子、吹嗩吶、吹木葉、唱山歌、雕蜜餞、三月三歌會、四月八姑娘節等一系列民族聯誼活動,推進移風易俗和鄉風文明建設,實現文化交融“同聯結”。
在合作中發展,在發展中繁榮。會同縣漠濱侗族苗族鄉與洪江市托口鎮共同發展東魁楊梅。今年6月漠濱鄉的2100畝楊梅大量上市。6月20日,“相約漠濱·遇見美好”第五屆漠濱楊梅節暨直播銷售活動舉行,芷江碧涌鎮、貴州天柱江東鎮、甕洞鎮的群眾、“網紅”被邀約參加。當日累計成交210余萬元,拉動鄉村旅游產業和村集體經濟發展。
“我們將繼續以聯合黨組織為抓手,緊緊圍繞共建共治、共建共享、共建共富思路,持續在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生態保護、資源整合等方面上下功夫,凝聚優勢力量打造更加和諧溫馨的‘平安圈’,全力推動高質量合作共贏的新未來。”會同縣委政法委負責人表示。(楊中建 沈繼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