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靠“人”,人才始終是支撐力量、是智慧源泉,必須牢牢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答好“引才”、“育才”、“用才”三道題,走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趕考路”,推動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
答好“引才題”,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人才支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首要任務,就是引進高層次、緊缺型人才,這不僅關乎地方經濟的轉型升級,更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要打造政策引力,用“真誠意”在人才創業資助、子女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為人才解決“后顧之憂”。同時,要優化人才服務保障體系,為人才提供優質的生活服務、完善的社會保障,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潛心發展。此外,還要創新機制引力,探索實施更加靈活多樣的人才引進模式,如柔性引才、項目引才等,讓智力資源跨越地域限制,實現高效流動與配置。塑造品牌引力,依托孵化基地、科研平臺、產業園區、特色產業等,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人才品牌,提升城市吸引力,讓人才因城而聚,因業而興。
答好“育才題”,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人才動能”。新質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本土人才的支撐。因此,加強本土人才培養和儲備同樣至關重要。要緊跟新質生產力發展趨勢,不斷擴大人才技能供給,創新產教融合模式、深化產學研融合內容,推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讓教育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培養更多符合地區發展需求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要聚焦新質生產力的現實缺口、重點領域等,引入專家“傳幫帶”,強化實踐鍛煉平臺,通過建立高水平的實習實訓基地、科研工作站,讓人才在實戰中增長才干,加速理論知識向實際能力轉化,培養出地區、企業急需的技能人才,為新質生產力持續注入新動能。
答好“用才題”,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激活“人才活力”。人才的價值在于使用,用當其時,用其所長,方能最大程度發揮人才效能。堅持“人崗相適、才盡其用”的原則,充分發揮人才的特長和優勢。建立靈活高效的人才配置機制。通過建立人才信息庫和崗位需求庫等方式實現人才資源的精準匹配,推動人才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打破體制壁壘,暢通人才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之間的流動渠道,促進人才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形成人才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相匹配的良好格局。同時,在人才使用過程中,還要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要注重人才的成長和激勵,實施靈活高效的激勵機制,通過完善薪酬制度、設立獎勵基金、提供晉升機會等措施,提升人才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作者:于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