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要求“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的制度和政策體系”。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京津冀公共服務協同發展是深入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制度踐行。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京津冀人口老齡化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截至2023年底,60歲以上常住人口超過2478萬人,老齡化率2.65%以上,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5%,是我國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區域。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提出,要推動京津養老項目向河北具備條件的地區延伸布局。這為三地依托各自資源稟賦特征統籌規劃、深化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指明了方向。
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需要推動優質資源共建共享
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最大的挑戰是優質資源的整合,需要推動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建立合作基礎,激發合作動力。
一方面,發展成果共建共享能夠滿足區域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保障區域內人民平等的發展權利。加強京津冀地區在養老領域的協同發展,能夠有效緩解北京和天津養老難題,有序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通過老齡人口的轉移有效控制人口規模,解決“大城市病”難題。同時,老齡人口的轉移有利于兩地更好吸引青年創新型人才,打造高端人才聚集高地,更好激發城市活力。人口轉移過程中促發的銀發經濟能夠帶來更多發展紅利,為推動河北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契機,也為河北抓住數字賦能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機遇。可以說,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既是京津冀的“大民生”,也是“大產業”,是三地通過功能互補、錯位發展、協同共進的“三贏”。同時,也是以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推動“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確保京津冀發展成果惠及區域內全體人民的真實寫照。
另一方面,破解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困境仍然需要推動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十年的協同發展,京津冀地區在推動區域發展的頂層設計、制度建設和政策創新等方面實現了不少突破,為推動京津冀地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夯實了基礎,三地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養老服務標準互認互通、異地醫療保險報銷等相關政策保障已經實現,一批醫養康養基地投入使用,區域間異地養老、旅居養老等模式成為常態。但三地經濟社會發展差異較大,尤其河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北京和天津差距明顯。京津地區老齡人口轉移至河北地區,對河北經濟發展正向影響尚不明顯,擠占當地原有優質養老服務資源弊端初顯,亟需以推動京津地區養老服務優質資源輻射到河北地區作為重要的突破口,把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惠及區域內所有老年人群,實現區域內優質養老服務資源的平衡發展和公平享有。
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優質資源共建共享的路徑
促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需要以加快推進制度和政策體系的完善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建立區域間利益補償、利益共享和利益讓渡機制,促進京津冀地區優質公共服務資源的高效流動和均衡發展。
首先,要加快研究制定利益補償機制。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2030年京津冀地區公共服務水平趨于均衡的目標要求,需要引導京津地區的優質養老服務資源向河北地區流動,要在現行合作基礎上加大北京市養老服務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等優質養老服務資源向天津和河北兩個地區流動,尤其是使用河北省優質資源的情況下要進行利益補償,促進區域間優質養老資源的均衡配置。一是要做好財政補償。中央層面和京津冀三地可以設立專項資金,做好財政支持。專項資金用于研究和支持京津冀地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項目,重點在河北地區做好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服務設施升級改造,以及養老服務人才資源引進和培養等工作。要讓津冀尤其是河北地區人民能夠得到實在好處,激發合作積極性,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二是通過政策扶持等手段做好政策補償。充分利用好河北省用地成本低、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稅收減免、用地優惠等政策支持,推動三地資金雄厚、服務專業的大型醫療衛生機構和專業化程度高的養老服務機構到河北省建立京津冀區域養老綜合體和區域醫共體等。
其次,要盡快推動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全面落實三地新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深化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的實施方案》,找準影響協同發展的堵點和痛點,通過聯席會議制度,部署三地發展的年度重點任務,推動三地共同發展,發展的成果和收益共享。一是要進一步做好共建共享的頂層設計,打通影響協同發展的制度“堵點”。加快推進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統籌三地制度建設、政策設計,做好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布局,共同培育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和康養產業基地,為利益共享打好基礎。二是構建京津冀地區養老服務智慧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的“痛點”。在現有北京市養老服務網的基礎上,加快建設京津冀區域養老服務平臺,實現養老數據、養老服務標準、養老人才信息等資源共享,對接養老服務供需關系,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三是推動新質生產力賦能區域性銀發經濟發展,借助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塑造區域性銀發經濟增長的“新點”。進一步推動區域內優質醫聯體和養老聯合體的均衡供給和共享,培育養老服務產業的新業態。在對接服務區域內養老人群的基礎上,把產業服務對象擴展到臨近區域乃至全國養老人群。四是要進一步做好重點領域的突破,加緊布局區域養老服務發展的“重點”。三地在發展本地區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的同時,每年通過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規劃當年三地發展的重點工作。京津兩地要加強與河北省人才教育培訓合作,搭建養老行業教育培訓基地,加大保障京津冀地區服務老年人的人才培養力度,在養老人才政策激勵方面作出突破。
最后,要逐步引導建立利益讓渡機制。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下,引導社會資本的進入,通過利益讓渡機制吸引區域內社會力量協同合作,激發區域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活力。一是要在政策協同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區域內統一養老服務標準、養老服務人才政策標準,加大京津兩地讓渡利益給河北省的力度,如可以試行“床位補貼費等隨老人走”政策變為“入住京津老人超過一定比例可獲取相應的京津一次性建設補貼”政策,更好促進經濟社會較落后的河北省提升養老服務水平。二是要在發揮政府在養老服務領域主導作用基礎上,讓渡部分利益給市場,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京津冀養老服務市場。可以引入更具有活力的養老服務模式,提升區域整體養老服務質量和效率。京津冀三地由于地理位置、土地資源、人才資源的顯著差異,優劣勢區分度明顯,探索讓渡部分利益給社會資本,同時充分發揮京津地區技術優勢和人財物優勢,通過利益平衡來實現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促進三地養老資源的均衡配置和高效利用,才能實現區域養老服務真正意義上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