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人民智庫 > 地方探索 > 正文

在低碳路上 做高效文章——江蘇鹽城聚焦綠色低碳探索高質量發展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李健

黃海之濱廣袤的灘涂上,白色風車林立,葉片隨風轉動;藍色的光伏電板在一望無際的大地上延展,池塘中清水蕩漾、魚蟹共生;在條子泥濕地,麋鹿歡快地奔跑,一群群候鳥自由地飛翔……鹽阜大地,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鋪展開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一直以來,江蘇鹽城把生態作為最寶貴的家底、把綠色作為最突出的發展優勢,空氣環境綜合指數連續八年保持全省第一,入選全國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全國首批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綜合試點城市。鹽城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建設探索,為城市發展增添新動能、塑造新優勢,成為江蘇乃至全國綠色轉型、低碳發展的生動縮影。

立足資源稟賦“乘風追光”

“瓢城東望水漫漫,暇日登臨眼界寬。萬馬挾兵開地脈,六鰲擎日上云端。”明代名臣高穀在《鹽城觀海》一詩中描繪出一幅壯麗遼闊的畫卷。

鹽城自然稟賦優越,是江蘇海岸線最長、海域面積最廣、灘涂濕地最多、海洋資源最豐富、海洋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鹽城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7.6米/秒,遠海接近8米/秒,沿海風電可開發總量占江蘇省風電可開發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是江蘇乃至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條件最好的區域之一。

在低碳路上 做高效文章——江蘇鹽城聚焦綠色低碳探索高質量發展

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東臺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

走進江蘇大豐風電產業園,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豐總裝廠的生產車間一派熱火朝天。記者看到三門四架的組合門式吊正在吊裝風機裝備,自動化導航車進行流水線作業,數字監控平臺上詳細列出了年度計劃、已生產發貨數量、關鍵物料到貨情況等信息。“總裝廠兩條產線都在滿負荷運轉,可實現年產800臺套4.5兆瓦(MW)、6兆瓦(MW)等機組混線生產,年度產能達195萬千瓦。”大豐總裝廠設備工程師俞輝告訴記者,金風科技為中國市場提供近25%的風電機組,為全球市場提供超11%的風電機組,其中大部分出口的風電機組產自大豐基地。

鹽城搶抓新能源發展“風光”機遇,構建較為完備的產業鏈,形成明顯的產業集聚效應。做大做強風電、光伏產業的同時,鹽城也在加快布局儲能、生物能等產業。行走在鹽城濱海縣的沿海大堤上,遠處10座白色的大型LNG(液化天然氣)儲罐格外引人注目。來到濱海港工業園區,廠區內管廊交錯、井然有序。6月30日,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全球單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罐群在濱海縣全部建設完工,標志著我國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全面建成。

在低碳路上 做高效文章——江蘇鹽城聚焦綠色低碳探索高質量發展

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

三組數據,反映出鹽城在“乘風追光”路上的重大突破——今年以來,鹽城市新能源發電量在全省占比保持在25%以上,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保持在65%以上;鹽城綠能港一期項目建成后,液化天然氣年處理能力達600萬噸,可供全省民生用氣約28個月;預計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圍繞綜合能源保障基地建設,鹽城正持續推進“風光火氣氫”一體化布局,為長三角乃至全國能源保供和能源轉型作出貢獻。

錨定低碳目標“向海圖強”

當前,在全球應對環境氣候變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背景下,鹽城緊扣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向海圖強,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業集群,積極探索特色零碳產業園建設路徑,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現“雙碳”行動力的一扇重要窗口。

建設零碳產業園的核心要點是實施綠色能源替代。鹽城堅持“源網荷儲”一體化打造,推進綠色能源就近就地消納,構建“園區內循環、企業自循環、多余電上網”的綠電應用體系。3個零碳產業園被列入江蘇省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園區級試點。

在低碳路上 做高效文章——江蘇鹽城聚焦綠色低碳探索高質量發展

天合光能(鹽城)16吉瓦(GW)光伏組件工廠。

走進大豐港零碳產業園,在能碳智慧管理平臺上可以看到園區的“源網荷儲”一體化新型電力系統運行情況,日總發電量、日總充電量、碳日排放總量等信息一目了然。“穩定、可溯源的綠電是打造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競爭優勢,園區將風電、光伏等綠電匯集輸送至企業,支持企業通過自建分布式光伏、簽訂長期購電協議(PPA)等模式,形成可溯源綠電供能。”江蘇碳智信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韓亞西表示,園區探索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碳足跡認證和零碳園區建設標準體系,為入園企業開展碳足跡一站式服務和綠電綠證交易,打造國際合作產業項目承載區、綠電綠證交易先行區和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區。

在發展中,鹽城注重因地制宜,探索多元發展路徑,通過布局“綠電+氫能”“綠電+冷能”“綠電+新型電力系統”等多種路徑,為全省全國提供盡可能多的建設模式參考。

5月16日,射陽港零碳產業園綠電綠證服務聯合體成立,這是全國首家零碳產業園綠電綠證服務聯合體,可為園區綠電市場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助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在濱海港零碳產業園發展規劃圖上,記者看到一片2.86平方公里的“綠電+冷能”利用示范區。濱海港零碳產業園運營公司執行總經理梅中海表示,園區以LNG(液化天然氣)冷能交換中心為樞紐,積極探索打造集凍干果蔬、冷水魚養殖、冷鏈物流、冰雪旅游、海洋算力等于一體的LNG(液化天然氣)冷能綜合利用產業集群。

在低碳路上 做高效文章——江蘇鹽城聚焦綠色低碳探索高質量發展

江蘇金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技術工人們在有序安裝風電機組。

錨定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目標定位,鹽城堅持國際視野,爭當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的先鋒。鹽城市委書記周斌介紹,鹽城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英國標準協會等共同探索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碳足跡認證和零碳園區建設標準體系,為入園企業開展碳足跡一站式服務和綠電綠證交易服務。

加強科技應用“興業富民”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從原來要素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向創新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使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協調并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江蘇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北新區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丁宏認為,鹽城依托自身的稟賦優勢,大力加強綠色科技應用,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取得突出進展,發展中的“含綠量”更高、“含碳量”更低,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探索出切實可行的實踐路徑。

鹽城聚焦創新驅動全面夯實經濟基礎、提升發展動能。走進位于鹽南高新區西伏河綠色低碳科創園的大功率電力電子與控制實驗平臺,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研究部盧俊龍博士向記者介紹,“目前我們正在全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全直流發電關鍵技術,并研制±30kV/5M風電機組中壓直流變換器。全直流技術路線具有轉換環節少、系統效率高、線纜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等顯著優勢,非常適用于深遠海風電領域。”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創新實驗室、南京師范大學江蘇海洋經濟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研發平臺入駐,海上風電智慧運維技術、可再生能源產業融合技術、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等一大批技術正在密集攻關。”江蘇沿海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琦介紹,創新中心成立一年來,聚焦海上風電、海上光伏兩大核心領域,深入開展共性技術研發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致力于推動重大產業孵化項目的落地實施。

科技創新點燃經濟活力,促進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競相發展。鹽城圍繞“5+2”新興產業和23條重點產業鏈,鞏固晶硅光伏、風電裝備等地標產業鏈領先優勢,積極打造“優勢產業鏈+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格局,23條重點產業鏈規模超7000億元,預計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

綠色生態和低碳經濟是一個地方發展的“兩篇大文章”,鹽城努力寫好“綠色生態”這篇文章,擦亮城市綠色名片。“濕地是大自然對鹽城最好的饋贈,我們擁有太平洋西岸廣袤、原始的沿海灘涂濕地。”鹽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戚太龍告訴記者,鹽城不斷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實施的“遺產地生態修復項目”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特別推薦案例”,打造的“條子泥720”高潮位棲息地成為鳥類保護的“國際地標”,為全球濱海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在嚴格保護的基礎上,鹽城加強科學利用,大力發展濕地經濟,拓寬“兩山”轉化通道。發展濕地觀光、濕地康養等生態產業,打造條子泥、川東港等特色景點,展示“國際濕地、沿海綠城”的生態魅力和發展活力,讓市民在“點綠成金”實踐中共享“興業富民”成果。

綠色生態,正是建設“強富美高”新鹽城征途上最堅實的家底。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如今的鹽城,正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全力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努力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光明日報》(2024年09月26日 05版)

[責任編輯:陳慧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