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年底只有三個月時間,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整體進度已過半程。”9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王宏志在“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2024年第三次專題推進會”上表示,下一步,要持續加大國資國企布局優化調整力度,更好發揮國有企業戰略支撐作用。
王宏志強調,要加快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促進投資、消費同向發力,用好用足支持政策,持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要加大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力度。圍繞新技術、新領域、新賽道開展更多高質量并購,做好并購重組后整合融合。
推進會現場杜雨萌/攝
持續深化改革方向路徑
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以來,國務院國資委與各地、各中央企業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舉措深化改革,在加強科技創新、構建產業體系、服務國家安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完成過半。
今年7月份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并就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
王宏志指出,各中央企業和各地國資委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要做好與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有機銜接,做好與行業相關改革要求的銜接,還要與即將開展的“十五五”規劃工作相銜接,抓好統籌謀劃,全面梳理各項舉措,采用制訂實施方案、更新工作臺賬等多種方式推進工作,對納入工作臺賬的新任務,要提出2025年階段性目標。
已批復央企與地方國企共112個項目
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
雖然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重點、難點任務不斷取得新突破,但王宏志也坦言:“下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
從此次會上國務院國資委明確的近期要突出抓好的重點改革舉措來看,可以概括為“五個進一步”:進一步完善企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優化布局推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公司治理,進一步深化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國資國企管理監督體制機制。
其中,在完善企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方面,王宏志強調,要注重培育科技領軍企業。研發實力雄厚的中央企業和地方重點國有企業,要用好相關支持政策,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促進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創新。要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國務院國資委已經批復中央企業與地方國有企業共112個項目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相關單位要抓緊啟動這項工作,盡快落實。
騰挪更多資源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優化布局推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王宏志進一步明確了五方面重點。
其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不斷完善發展政策和治理模式,結合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防止過度競爭和“內卷”。
其二,充分發揮鏈長作用。健全推動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工業軟件等重點產業鏈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其韌性和安全水平。
其三,積極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5G+等,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其四,突出主責主業、做強實業。完善企業主責主業動態調整制度機制,圍繞“三個集中”明確重點投資領域和方向,整合優勢資源發展核心主業,嚴控非主業、“無關多元”投資。要高度重視發展實體產業,夯實實體經濟發展基礎。
其五,加大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力度。圍繞新技術、新領域、新賽道開展更多高質量并購,做好并購重組后整合融合,積極推動“兩非”“兩資”有序退出,完善退出綠色通道,騰挪更多資源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科技創新。
到2025年
國有企業必須普遍推行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
圍繞進一步深化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國務院國資委要求,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要在“更廣”“更深”上下功夫。
會議強調,到2025年,國有企業必須普遍推行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要清晰界定“退出”標準,用好績效考核結果,進一步規范退出的情形,不能用違法違紀、到齡退休、主動離職等替代業績考核不合格的“退出”。
王宏志強調,要防止只有制度、沒有動作,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以來,尚未開展該項工作的企業,原則上都要在年底前真正行動起來。同時要防止簡單以調整退出比例劃線、搞“一刀切”,真正體現強激勵硬約束。
原標題:國務院國資委,最新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