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被稱為“火車喚醒的城市”,是京漢鐵路大罷工的策源地之一,素有“二七”名城的稱號。涵蓋了“千里同軌、萬眾一心的團結精神,堅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創新精神,頑強拼搏、勇為前鋒的斗爭精神,忠誠為民、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的“二七精神”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被注入新的內涵,在建功立業的新時代依舊熠熠生輝。
作為“二七精神”的發源地、全國唯一以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命名的城區,鄭州市二七區自帶紅色基因。守護這片熱土的二七公安人,也多了一份傳承和弘揚“二七精神”的使命和自覺。近年來,鄭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黨委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民警先鋒模范作用,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三零”平安創建,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作為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追求的目標,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深耕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化解基層社會矛盾的“試驗田”,收獲了累累碩果。
“警社融合” “說事室”里止干戈
鄭州市二七區京廣路街道馮春社區的“說事室”是基層治理“警格”和“網格”深度融合的結果,由社區黨委書記趙華和片警魏霞、韓春燕以及網格長常榆青一起創立。
魏霞介紹,公安機關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和執法能力,能夠在調解中發揮關鍵作用;而社區組織更了解群眾的實際情況和需求,能夠為調解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通過雙方的合作,并結合轄區管控實際,社區微網格長和民警經常性深入矛盾糾紛多發、頻發、易發的重點部位開展走訪,圍繞家庭糾紛、勞資糾紛等常見矛盾開展排查,逐步探索出了“社區民警+調解員+公益律師+市場監管所+執法中隊+勞動協管”工作模式,形成了橫向跨部門聯動、縱向多級穿透的全域統管體系。一旦發現問題隱患,就把當事人約到“說事室”開展多樣化的調解活動,提高群眾的調解意識和能力;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矛盾調解平臺、“鄭好辦”APP等,提高調解工作的智能化和便捷性,做到了問題早發現、早控制、早疏導、早化解,時刻把握工作主動權,提高了矛盾調解的效率和成功率。
“三所聯動” 多元調解化糾紛
金水源派出所轄區是二七區16個派出所轄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也是治安狀況最復雜的一個。今年以來,派出所日均接警量高達50余起,各類糾紛警情占比達到82%以上。
為了解決這一突出問題,派出所黨支部一班人對“楓橋經驗”進行反復學習琢磨,并借鑒多地“警調聯動”和“警調銜接”經驗,邀請司法所、知名律師事務所參與,形成了一套內容更為豐富的“三所聯動”調解機制,通過專業法律知識的支撐,推進矛盾糾紛案件就地化解、依法化解、高效化解。
每天,派出所民警都會針對110接處警平臺反饋的矛盾糾紛類警情進行初步判斷,在充分尊重當事人調解意愿的基礎上,將案件移交至設立在所內的調解室,由民輔警引導,司法所調解員展開調解,對重大疑難矛盾糾紛案件由律師事務所介入調解全過程。對多方努力仍未化解的矛盾糾紛,由派出所移交至街道辦事處,經街道辦事處綜合研判,再移交至所涉及的專業職能部門處理;同時,派出所社區民輔警做好跟蹤關注,防止在長時間調解過程中引發新的社會矛盾。通過“三所聯動”機制,一些矛盾關系復雜的糾紛都得以化解。
今年3月份,轄區兩家物業公司因充電樁安裝拆解產生的利益糾紛久拖不決。派出所依據現場調查實際情況,聯合街道辦、司法所、律師事務所、人民調解員等多方在派出所調解室多次進行協商調解,最終順利達成調解協議,既避免了矛盾糾紛的進一步升級,又合理解決了小區居民電動車停放與充電的訴求。
“訪+調+管” “三步工作法”解民憂
今年伊始,淮河路派出所精準落實“主防”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源頭防范管理上,探索推行“訪、調、管”三步工作法。以“訪”為導向,推動矛盾發現“更早一步”。發動轄區的小區物業、保安力量、行業治安積極分子等群防群治力量;創新“動員會開起來、入戶訪走起來、公告貼起來、微信群聊起來,街面巡動起來、小喇叭響起來、意見箱掛起來”,警民互動掌握社情民意、篩選有效信息、精準預警預判,更快一步將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控制在未發之時。以“調”為前提,推動矛盾化解“更先一步”。提升調解的預見性,打造“社區警務+司法所+律師所+社區黨委人民調解中心+各行業主管部門”的“1+1+1+1+N”調解模式,形成了行業主管部門主導、公安機關協助的“一站式調解”模式,有效破解民商事務矛盾糾紛行政機關不能直接處置、公權力難以介入的困境。今年以來,派出所共調處矛盾糾紛300余起,真正實現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以“管”為抓手,推動矛盾排查“更前一步”。針對轄區企事業單位、行業場所數量多,商業網點密集的特點,創新“紅黃綠”三色動態閉環管理模式,全面摸清行業場所、重點單位底數,分析人員結構、風險隱患、警情發案等因素,劃分綠色等級為“放心戶”、黃色等級為“風險戶”、紅色等級為“問題戶”,全力管控各類矛盾風險隱患。“三步工作法”使得今年轄區治安、刑事案件同比分別下降約10%、20%。
“警專聯調” 人民調解室創和諧
走進建中街派出所人民調解員工作室,“天下無訟 以和為貴”幾個大字首先映入眼簾,滿墻的錦旗就是群眾滿意的最好證明。
所長張傳奇介紹,由于轄區政府機關林立、鐵路老舊小區繁多、人口密度較大,矛盾糾紛類警情高發。為進一步構建和諧穩定的轄區環境,派出所創立了人民調解員工作室,邀請專業法律民事調解員擔任專職民調員,采用五天八小時工作制,緊盯鄰里矛盾、感情糾葛、債務糾紛等產生的警情,提早介入“可拘可不拘、可刑可不刑”的糾紛案件,通過耐心調解讓群眾“事心雙解”,把“矛盾結”變成“和諧扣”,形成“民調為主、公安兜底”的機制,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在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的基礎上,融合網格員、樓棟長、平安志愿者、治安積極分子等力量,創新推行“1+2+N”矛盾糾紛排查調解模式,多層次、多元化排查調處矛盾糾紛,轄區連續5年沒有發生由矛盾糾紛引發的“民轉刑”“刑轉命”案件。
人民調解員工作室成立至今,已經累計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以及法定調解范圍的治安案事件1500余起,接受法律咨詢5000余次,調解成功率達到93.7%;對符合民事訴訟案件積極提供法律援助,矛盾糾紛跟控率完成100%。建中街派出所獲全國公安機關“一級派出所”、全省公安系統優秀集體、河南省“楓橋式”派出所等眾多榮譽。
二七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分局黨委將根據前期的實踐經驗,拓展多元化解紛的新渠道,積極探索基層治理的新路徑,最大限度化解群眾矛盾糾紛,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二七區這片紅色熱土上開花結果。(鄭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 李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