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是國家治理的“毛細血管”,也是群眾感知基層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務溫度的“神經末梢”。近年來,潞州區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打造“一站式‘服務圈’、全齡段‘安心圈’、家門口‘議事圈’、鄰聚力‘共治圈’”的“四圈聯動”新模式,多層次、立體化構建“新晉鄰·潞鄰幸福圈”,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站式“服務圈”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
西南城社區居民在自助服務機辦理政務。
政務服務、閱讀休閑、家政便民……這些服務在英南街道西南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可以“一站式”體驗。社區黨委設立了居家養老日間照料中心、社區托育中心、幸福食堂、黨員活動室、紅色書吧、百姓健身房等功能區域,通過高效的便民服務、定期舉辦的活動講座、形式多樣的文化表演服務群眾,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近”享幸福生活。
潞州區堅持“綜合體”和“插花式”相結合,積極推進黨群陣地優質化建設,合理劃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布局,結合完整社區建設、“一社區一特色”創建工作,完成83家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提檔升級。同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按照“辦公空間最小化、服務群眾最大化、社會效益最優化”原則進行開放式辦公,通過開展“去柜臺化”改造,進一步壓縮辦公面積,增加服務空間。
立足小區居民實際需求,結合小區黨群服務站“八站”功能建設,通過在小區黨群服務站設置社區助餐點、健康服務站、五點半課堂、居民文化墻等方式,按照“一小區一主題”“插花式”分散建設功能相對單一的服務設施,進一步提升小區服務精準化水平。
全齡段“安心圈”提升為民服務向心力
關注“一老”,做好養老服務。延南街道惠豐社區立足轄區老年人多的特點,建設老年食堂,為社區老年人提供低價助餐服務。為方便轄區老年人,推進社區、小區適老化改造,為有需求的家庭和老年人安裝適老化設備,建造全齡友好、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同時,定期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舉辦全省首屆“鄰居節”,開展“一勺米、一杯茶、一顆藥、一盞燈、一生情”的“新鄰里五個一”活動,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廣場西社區“小主任”積極參加議事會。
關愛“一小”,做好托育托管。太西街道廣場西社區以兒童為切入點,完善社區托育設施建設,在有空缺學位的幼兒園增設針對0—3歲嬰幼兒的托育設施,滿足轄區居民托育需求。加強對托育機構設施設備管理操作、環境衛生的監督管理,讓社區居民愿意托、放心托。同時,整合轄區教育資源,建設托管服務、作業輔導班、書法班等形式多樣的“愛心托管+公益課堂”,探索開展“社區小主任”孵化行動,實現兒童成長和社區服務品質提升的“雙向奔赴”,切實為基層治理賦能增效。
關心“一青壯”,做好精細化服務。太西街道潞才社區緊扣社區功能定位,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嵌入了關愛中心,為青年人和人才提供高質量服務。充分利用便民服務機器人、AI數字人、高新技術展品等,更好為青年人科普知識、提供服務。設置減壓空間,通過運動減壓、情緒互動墻、智能宣泄、VR體驗等多種形式的減壓體驗,幫助青年人舒緩壓力、調節情緒。以“新人才·新動能·新潞州”為主題開展“潞才論壇”、“悅享青春——七點課堂”、創業分享、讀書會等活動,持續推動青年人才為社區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目前,以潞州區城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龍頭、41家居家養老服務站為載體的全區養老主框架基本建立,全方位提升了養老服務水平;建立區級公辦綜合托育中心,全區79家幼兒園和托育機構提供托位4069個,不斷構建起更有品質、更高層次、更可持續的托育服務體系。
家門口“議事圈”增強社區居民自治力
紫金城小區黨支部組織物管會、物業公司共商共思物業難題。
潞州區推行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管會)、物業企業、黨員和居民代表、相關職能部門“五方會談”議事協商機制,通過小區黨支部、居委會、業委會(物管會)、物業企業“多方進入、交叉任職”,推動難事共同商討、矛盾一線化解。太東街道金融社區電纜廠小區成立“黨員議事會”,緊盯老舊小區改造、新建停車棚、增設充電樁、規劃停車位等居民關心的身邊事,按照“支部提、五方議、集體決、群眾評”四步走的工作流程,共同商議解決大家的事。建立“樓道‘議’站”快速響應機制,安排網格員、黨員中心戶開展常態化走訪,確保“小微問題”現場處理、不出樓棟。常青街道常寧社區紫金城小區積極探索“共邀提事、共商議事、共約定事、共推干事、共管評事”的“五共五事”物業黨建聯建工作法,鼓勵居民參與小區治理,協商解決了公交站點設立不合理、車輛停放雜亂、充電樁擾民等22個問題,營造了良好的基層治理新氛圍。紫金街道紫苑社區七中小區依托“鄰里說事”平臺,確定每月11日為“鄰里說事日”,通過“說、議、辦、評、曬”流程,實現群眾事群眾議、群眾事群眾定。今年以來,全區共召開“五方會談”議事協商會2800余次,解決居民“急難愁盼”1560余件,做到了“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
鄰聚力“共治圈”實現資源共享聚合力
“大黨委”賦能基層“微治理”。潞州區進一步加強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行業系統黨組織互聯互動,推進信息共用、陣地共建、服務共享。全面落實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聯席會議等制度,構建區域共商共治平臺,推動形成黨建共建合力。西街街道長軸社區通過搭建區域化黨建聯建這一“軸心”,把準熟人社會和企業文化兩條“軸線”,深化共建共治、志愿服務、“新新”相融三個“軸轉”,加強了社區黨委與包聯單位、駐區單位等黨組織之間的密切合作,形成了共治共贏的區域化黨建格局。
“雙報到”架起服務“連心橋”。潞州區以推進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雙服務雙包聯雙評價”工作為抓手,探索“五四一二”工作法,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黨員下沉一線、服務一線、融入一線,146家市直、區直單位到社區報到并包聯小區,3.2萬余名報到黨員到基層開展志愿服務。太西街道潞才社區黨委與39家單位黨組織簽訂了共駐共建協議,通過一次上門、一條微信、一次回訪的“三個一”方式,增加與駐街單位的黏性。同時根據在職黨員的單位優勢、專業特長、服務意愿、居民需求等,組織黨員認領崗位,最大化發揮每位黨員的作用。
城隍廟社區黨委聯合藍天救援隊為居民講解救援知識。
“朋友圈”共繪治理“同心圓”。結合區域特點,統籌調動轄區駐區單位、沿街商鋪、社會組織等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形成需求、資源、項目“三清單”,推動黨建聯建共建工作項目化、多元化、常態化。東街街道城隍廟社區立足社區實際,積極整合商圈力量,為居民群眾、社會組織免費提供場地支持。通過社區搭建平臺,充分利用城隍廟廣場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產品推介、新品發布、文藝展演、招聘會等服務,切實滿足居民需求。(長治市潞州區委組織部 王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