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點】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東西部協作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國家整體實力均衡提升和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的戰略抉擇,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措施。各地積極探索創新協作新機制,建立產業合作園區、開展人才交流培訓、設立專項扶持資金等,為協作雙方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合作平臺,形成了涵蓋產業合作、人才交流、教育幫扶、醫療衛生、生態環保等多個領域行之有效的協作模式。
東西部協作能有效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提升資源整合力,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東部地區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西部地區則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和市場潛力,東西部自身的優勢是協作的基礎,協作不僅提升了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也為東部地區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實現了區域間的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二是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產業協同。產業協同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東西部協作通過構建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促進了產業的協同發展,東部地區可以將部分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推動西部地區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同時,西部地區也可以發揮自身在資源、勞動力等方面的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為東部地區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因地制宜發展西部地區新質生產力。三是增進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西部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通過東西部協作,可以為西部地區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效,增進民族團結,讓各民族在祖國大家庭中和諧共生,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新時代的東西部協作,可在以下幾方面發力:
拓展創新型數字經濟協作領域,構建東西部協作新發展格局。數字經濟掀起新一輪的機遇和變革,在助推東西部共同富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聚焦金融、科技、教育等領域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支撐相關地區的科技驅動,為知識和技術溢出提供原動力。通過農村電商平臺、數字智慧農業、信息無障礙推廣、數字教育資源共享、數字化社會保障服務等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加快運用數智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鼓勵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企業合作開展數智技術改造,探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模式。支持用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區域間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推動東西部全方位、全過程發展綠色生產力。
不斷探索人才培養和交流機制,為推進東西部協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要健全人才、科技和產業等要素協同機制,動態優化調整資源配置方式,加強人才培育和科技創新的有機融合與有效轉化。積極探索人才掛職交流和培訓新模式,探索成建制、分批次地組織東西部地區的雙向交流,提升人才交流效能。探索東西部協作辦學、校企合作訂制辦班、產教融合基地共建共享等模式,搭建人才交流平臺,推動雙方人才交流新發展。通過干部人才雙向交流掛職、線上線下同步培訓等方式,培養西部鄉村振興帶頭人,并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重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質量。加強社會治理有助于化解社會矛盾、提升社會穩定性,為區域協作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有助于縮小區域公共服務差距,提升西部地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東部地區可以發揮自身優勢,為西部地區提供社會治理經驗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支持。西部地區則可以借鑒東部地區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結合西部地區實際情況,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如推廣網格化管理、智慧城市建設等新型社會治理方式,提高社會治理的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同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項目,拓寬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資金來源渠道,提升西部地區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質量和覆蓋面。開展針對性培訓,提高西部地區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努力讓西部地區居民能夠享受到與東部地區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務。
(作者:趙紅霞,系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集美大學師范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