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子大地有一片奔騰著夢想與激情的土地,這就是——蒲縣產業集聚區。今天的蒲縣產業集聚區,作為蒲縣經濟發展的排頭兵,綻放著激情活力,涌動著創業熱潮,蘊藏著無限商機,正在加速成為蒲縣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的主引擎。
蒲縣產業集聚區,是沿黃板塊布局的重要一環,更是蒲縣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戰場。依托鑄造產業的傳統優勢、中南鐵路的交通優勢和煤炭資源的產業優勢,蒲縣產業集聚區沿520國道、黃河一級支流昕水河點狀布局,總面積達15.15平方公里,一個現代化、智能化的產業集聚區已雛形顯現,裝備制造產業在這里初步形成了黑色金屬裝備制造產業鏈與有色金屬加工制造產業鏈兩大產業鏈,書寫著蒲縣經濟發展的新篇章。
以中興鑄業為“鏈主”的黑色金屬裝備制造產業鏈,主要生產市政工程設備、壓縮機鑄件、汽車配件、農機配件、輕工紡機配件等。從上游的廢品回收鑄造,到中游的機加工、精加工,再到下游的部件總成,一條完整的生產鏈在這里形成。5家入駐“鏈上企業”,34萬噸的鑄造產能,10億元以上的年產值,200個就業崗位,這些數字無不彰顯著這條產業鏈的強勁動力。
而以華玉集團為“鏈主”的有色金屬加工制造產業鏈,則主要生產銅制品水暖閥門、燃氣閥門等產品。從上游的年產3萬噸銅棒,到中游的2萬噸黃銅閥門、1萬噸紫銅新材料機加工,再到下游的部件總成、總裝,一條全產業鏈條在這里誕生。目前,已有上游廢銅回收、熔銅、鍛壓3家企業和中游10家智能數控機加工企業入駐,蒲縣自主品牌“正新牌”燃氣閥門更是取得了市場認證,現已具備投產條件。預估年產值2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0個,這條產業鏈的未來同樣令人充滿期待。
招商引資是蒲縣產業集聚區發展的“一號工程”。堅持內外兼修,持續建強招商隊伍,采取“線上”模式,積極組織全員參加招商引資大講堂學習培訓,強化經濟政策、產業前沿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儲備。承接產業轉移,鎖定兩條產業鏈,廣搜線索、多頭聯系,全力做好招大、引強、選優“三篇文章”,提升產業集聚效應。同時,針對鏈主企業建立了上下游企業名單聯系庫和擬考察對接企業名錄,招商引資工作始終處于良性軌道。
在產業項目的培育和建設上,蒲縣產業集聚區同樣不遺余力。堅持以鏈促群,依托裝備制造業的傳統優勢、基礎條件,不斷加大產業項目培育和建設力度。持續拓展完善黑色金屬裝備制造產業鏈和有色金屬加工制造產業鏈,努力打造支撐縣域經濟轉型的“拳頭產業”、戰略產業、支柱產業。“三個一批”滾動推進是這里的常態。自2023年以來,產業集聚區共參加了7次“三個一批”活動,簽約項目4個,總投資20億元;開工項目3個,總投資4.45億元;投產項目2個,總投資3.45億元。這些項目的落地投產,為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在產業項目動力加注方面,中興鑄業已揚帆起航正式投產;蒲縣博大則已簽訂購置合約,計劃在年底將設備引入工廠“安家落戶”;與此同時,凱特與永鑫兩家企業已整裝待發,隨時準備投產沖刺……這一連串項目的奮力推進,為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引擎不斷添柴加薪,持續激發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動能。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蒲縣產業集聚區同樣下足了功夫。堅持要素集成,再樹標桿。千方百計扶持企業、服務企業、輔助企業,不斷完善“標準地”、標準化廠房等要素供給,全力以赴打造最優營商環境。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用地指標對接和閑置地塊收儲工作,全方位保障項目用地;同時,新建標準化廠房、提升園區綜合競爭力;還對接重點職能部門、鍛造優質服務“店小二”、搭建政企溝通“連心橋”,以實際行動讓企業來了不想走,帶動更多的企業投資蒲縣、共贏未來。
潮起當奮進,風正好揚帆。展望未來,蒲縣產業集聚區將按照蒲縣縣委“133”總體思路,主動融入蒲縣“建設沿黃板塊區域中心”發展定位新格局,突出抓好經濟運行、產業層次、項目招引、企業規模、要素保障等環節,全力推進裝備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奮力開創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臨汾日報全媒體記者 郝海軍 亢亞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