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黨的十八大以來,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從當初寂寂無聞的南郊村鎮,到如今連續七年榮登“賽迪全國百強區”榜單,成為全省全市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主陣地、主戰場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改革”和“創新”是始終貫穿其中的兩個最鮮明的關鍵詞。
創先奪優、領先領跑的改革發展精神,是小店區各項事業一路高歌猛進蓬勃向前的成事之本
小店區位于太原市東南部,是太原市核心城區之一,也是省城的南大門。這里物產富庶、民風誠樸,崇商親商、開放包容、敢為人先的性格特質后賢相繼、代有傳承。大唐名相狄仁杰,明朝三代重臣王瓊,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山西黨組織的領導人之一紀廷梓等皆出于此。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區委、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干部群眾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強力推動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爭先進位。
2017年,小店區域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29.93億元,躍居全省117個縣(市、區)之首;2019年,區域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04.33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大關;2023年,區域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80.62億元。全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城鄉環境顯著改善,要素資源加速集聚,發展動力持續強勁,區位優勢日益凸顯,常住人口總量從1998年建區之初的38.4萬人增長到現在的143.6萬人,市場主體數量突破24萬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市的68.4%、全省的38.7%,科技型中小企業占全市的69.1%、全省的42.9%,連續7年上榜賽迪百強區、連續4年上榜賽迪營商環境(投資競爭力)百強區、連續3年上榜全國創新百強區,2023年獲評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區,成為全省全市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區域之一。
小店區能夠取得如今的發展成就,最核心的是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最根本的是偉大改革開放精神的引領感召。特別是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深刻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前瞻的思維、敏銳的預判、迅捷的行動將上級精神和小店實際緊密結合,團結帶領全區干部群眾以“創先奪優、領先領跑”的改革發展精神和“吃苦耐勞、認真負責、敢于擔當、爭先爭上”的干事創業作風,推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在全省全市高質量轉型發展中進一步搶得了先機、爭得了主動,首位度不斷提升,輻射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高度行動自覺,是小店區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中聚力爭先的動力之源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后,小店區深刻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時代主題,立足區情實際前瞻思考、科學謀劃、系統布局,響亮提出了“堅持黨建引領,實施七區戰略,加快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奮斗目標,著力打造經濟發展大區、改革創新大區、環境優良大區、文明開放大區、治理科學大區、城鄉融合樣板區、共同富裕標桿區。
“七區”戰略涵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區委充分發揮和發掘比較優勢,搶抓發展機遇,補齊短板弱項,集全區之智、舉全區之力協同推進。經濟發展方面,立足構建“北中南”區域經濟發展格局,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做精一產、做大二產、做優三產,全力推動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快速度的發展。改革創新方面,積極樹立創新思維、完善創新機制、涵養創新生態、集聚創新人才,引導激勵全區干部群眾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革弊布新、大膽探索,激發更為強勁的發展動能。創優環境方面,把改善軟硬環境、改善內外環境作為加強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全力打造更富小店特色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要素環境、法治環境、治安環境、生態環境。文明開放方面,全面增強省會意識、首位意識,以海納百川的氣度、開闊包容的胸襟聚人才、引企業、招項目,以開放的最大優勢謀求更大發展空間,以文明和諧的城市形象打造對外開放高地。治理科學方面,以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為核心載體,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一體推進,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城鄉融合方面,牢固樹立區域融合、城鄉融合“一盤棋”理念,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推動城鄉互補、產城融合、共同繁榮,打造全省一流、全國領先的城鄉融合樣板區。共同富裕方面,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推進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夯實增收共富基礎,在高質量發展中探索共同富裕“小店路徑”。
幾年來,全區上下同頻共振、協同發力,人心思進、人心思上,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穩健前行。小店正在成長為滿載高質量發展希望的承轉啟合之地、要素集聚之地、改革創新之地、開放包容之地、年輕活力之地、幸福宜居之地。
先人一步、快人一招的預判力執行力,是小店區改革搶先機發展站前列工作創一流的制勝法寶
在深入實施“七區”戰略的實踐中,小店區全面強化黨的領導,強化以人民為中心,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積極創新、大膽破題,以先人一步的預判力、快人一招的執行力,推動各項工作想在前干在先,創造了諸多“第一”“唯一”。
產業發展上,設立全省首家區級層面的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辦公室,以市場化、專業化理念,整合多方資源,精準謀劃項目,積極搭建“兩平臺一通道”,助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針對區本級工業用地指標缺失這一“瓶頸”,創新思路先行先試,與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合作共建1.7平方公里的示范工業園區,有效拓展二產發展空間。立足信創產業先發優勢,以龍城大街為中軸,規劃了面積15平方公里的信創產業集聚區、數字經濟示范區,加快推動產業轉型、數字轉型。立足科技創新驅動,在全省率先成立小店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聚焦成果轉化,加快科技賦能,扎實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高效協同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聯合體。
城市更新上,堅持“政府主導、規劃引領,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用好區域比較優勢,用足各類政策支撐,用活市場配置機制,加快推動城改、棚改、舊改和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等工程,從根源上消除城市亂象,提升城市品位和生活品質。堅持“嚴、細、實、常、長、特、優”七字標準,將城市美化、靚化、精細化“三化工程”作為牽動城市更新、文明創建、基層治理的“牛鼻子”,建立常態化、長效化管理機制,以繡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治理水平。
創優發展環境上,小店區在全省率先成立由書記、區長任“雙主任”的營商環境監督委員會,建立信息暢通、反應靈敏、執行有力、反饋及時的工作機制,刀刃向內自我革命,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視如己出、親如兄弟、心心念念、千方百計”的營商環境服務理念深入人心,成為小店區的一張“親商名片”。立足第三產業的獨特優勢,創新成立區級層面的商圈管委會,從政策扶持、項目招引、咨詢策劃、宣傳造勢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鏈條的服務,促進商圈企業提檔升級。持續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機制,創新實施“汾東英才”支持計劃,構建三級人才包聯服務體系,充分釋放了小店“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強烈信號。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小店區全面強化在各項工作中“設定目標、明確責任、落實主體、監督檢查、跟蹤問效、獎優罰劣”的閉環管理,創新發揮議事協調機構職能,強化對影響全區發展的重大事項、重要項目推進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的研究和推進,進一步提高決策效率和執行效率。創新發揮區委辦督查室、區政府辦督查室和區紀委黨風室工作合力,建立區“三室聯動”督查機制,對生態環保、文明創建、民生實事等重點工作及區主要領導“點題”事項進行跟蹤督辦,在壓實責任、提升效能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改革揚帆風正勁,擊鼓催征再出發。處于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期、深化全方位轉型窗口期的小店區,將始終堅定舉改革大旗、走創新之路的信心決心,發揚敢闖、敢試、敢為、敢擔當的精神,主動創新求變,精準發力、協同發力、持續發力,扎實推進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共小店區委書記 袁爾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