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領軍人物 > 正文

以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推動培養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

人才是第一資源,如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是新時代新征程上高校需要全力回答的重大命題。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傳媒大學全體師生的回信中強調,新時代新征程,希望你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新聞輿論工作需要,突出辦學特色,深化改革創新,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努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為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為全國新聞傳播教育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諄諄囑托,為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賦予了重要的使命任務,為新聞傳播教育服務強國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動力。

做好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必然要求

做好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關鍵在人。新聞傳播人才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要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一直以來,相關高校充分發揮新聞傳播學科和人才培養上的鮮明特色,聚焦黨和國家對于新聞輿論工作的時代要求,培養了大批卓越的新聞工作者,他們成為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及新型主流媒體的中流砥柱。

當前,媒介技術快速變革、傳播生態深刻變化,新聞傳播人才隊伍建設面臨新形勢、新挑戰。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陣地,應當守正創新,著力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五種基本素質。一是政治素質。新聞傳播人才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堅守黨性原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二是道德素質。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新聞傳播人才應當涵養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大德,遵守社會公德,恪守職業道德,錘煉個人品德,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三是理論素質。新聞傳播人才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立場和方法,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熟練掌握新聞傳播學理論知識,主動吸收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的理論養分。四是專業素質。高素質的新聞傳播人才一定是全媒型、專家型的綜合人才,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錘煉適應全媒體發展的專業能力,面向人工智能時代的需要,全面加強運用和駕馭人工智能技術的能力。五是國際傳播素質。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核心在培養國際傳播人才。新時代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要具有全球意識、國際視野、跨文化思維,具備國際傳播的知識、技能、方法等素養。

建構自主知識體系是培養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的基礎

建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將其貫穿人才培養的各環節,是培養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高校作為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之一,既承擔了建構自主知識體系的使命任務,是學術創新和知識創造的發源地,又發揮著重要的育人功能,是運用自主知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主陣地,也是在教學科研過程中不斷檢驗和發展知識體系的“試驗場”。新聞傳播學是一門具有鮮明實踐導向和人文色彩的社會科學,實踐是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源頭活水;將原創性、時代性的理論成果反哺實踐,在實踐中完成理論的螺旋式上升,則是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必由之路。

在新聞傳播高等教育中,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教材體系與人才培養體系之間形成有機統一的關系,都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以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為目標。首先,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是基礎性、先導性工程。只有建構起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才能夠更好地反映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鮮活經驗,闡明新聞輿論工作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偉大實踐,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就要立足中國新聞傳播實踐推出具有學理闡釋性、系統完整的理論知識,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奠定基礎。其次,以自主知識體系建設的成果推動教材體系創新。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離不開高水平的教材體系建設,教材是自主知識的載體,是教書育人的工具,也是培養學生五種基本素質的重要抓手。當前,教育部正在推進第一批新時代馬工程教材建設,組織全國高校二十多個團隊共同編寫新聞傳播學科的九本教材,致力于打造自主性、原創性、時代性、專業性的新聞傳播學教材體系,就是要將學科標識性概念、原創性理論、獨創性范式、體系化知識全面貫穿、有機融入原創性教材建設中,為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培養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創新自主培養體系是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輩出的關鍵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深度運用,給新聞傳播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媒體融合發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國家戰略需求,對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面向黨之所需、國之所需,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才能夠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新聞傳播人才隊伍。

一是要構建自主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高素質的新聞傳播人才是在祖國大地上培養出來的,對中國實踐、中國文化、中國制度、中國道路有著深刻的認同和體悟,既能夠扎根中國,又具有全球視野。因此,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課程體系、管理體系等都要圍繞實現這一目標加以創新,系統布局、統籌協調、一體發展。在課程設置上,應將自主知識體系建設的最新成果運用其中,引導學生全面系統認識中國和世界;在實踐教育上,應主動對接新聞傳播實踐的一線需求,大力改革創新,以實踐賦能新聞傳播人才的綜合能力培養;在人才評價標準上,要以服務國家需求為導向,聚焦新聞輿論工作需要,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配性。

二是緊密結合新時代新聞傳播實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注重運用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在新聞傳播人才培養中,應注重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堅持“兩個結合”的方法論,多種渠道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新時代新聞傳播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在育人模式上也要體現出自主性、創新性。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國記協指導開展的“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已連續五年用案例教學、視頻金課、數字傳播的方式,將新聞一線最生動的實踐融入教學,推廣至全國719所設有新聞傳播學類專業的學校,推動新聞傳播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三是著眼提高新聞傳播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全媒型、專家型的新聞傳播人才,關鍵是培養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隨著人工智能不斷賦能媒介技術,傳播工具、手段、形態、方法都在發生不斷的變化,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堅定的價值立場、深厚的理論素養、卓越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強化學科交叉融合發展,提高學生駕馭和應對媒介技術發展的能力,為培養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校長)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