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把歷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呵護好、弘揚好、發展好。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書法是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綿久文脈和審美追求。20余年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為中國書法藝術領域的最高專業獎項,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書法藝術創新發展為指歸,不斷發揮對書法工作者的激勵作用、對精品力作創研的示范引導作用,承載著引領書法發展的社會期待。
第八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以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多樣包容為評審原則,牢牢把握正確的評獎導向。獲獎作品基本反映了當前書法藝術在守正創新中穩步發展的氣象與多元包容、正大清新的時代特征,體現了秉持經典意識為時代書寫的種種努力。我們欣喜地看到,書法家更加重視對傳統的繼承和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
繼承和創新是古老的話題,也是每一代書法人面臨的時代課題。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既要有能夠喚起時代共識和文化情感共鳴的意義,也要具備為歷史所認可的精妙絕倫的藝術水準。那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展現民族風骨、具有正大氣象的時代華章,正是我們今天需要閱讀、欣賞、研習的經典。盡管歷史上各個時代遴選、塑造經典的角度不同,但標準、思路與闡釋的內在邏輯是有趨同性與接續性的。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代表著中國書法的最高境界,練書法的人,沒有不臨習《蘭亭序》的。中國書法蘭亭獎也正由此得名。在本屆蘭亭獎的展評工作中,中國書法家協會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將在“藝”上把關和在“德”上定規有機結合,引導大眾科學、理性看待書法與人的關系、與生活的關系、與時代的關系、與傳統文化的關系、與文化自信的關系。
書法是展現美、展現精神的窗口,更是修身養性的具體手段。作為體現中國人精神追求的重要方式之一,書法應該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必修課。真正的書法家應常年勤奮筆耕、臨池不輟,浸潤于國學,植根于生活,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并時刻提醒自己怎樣急人民所需、想人民所想,為人民服務、使人民滿意。
漢字書寫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觀念。追求自然書寫,而非跟風和刻意,是本屆蘭亭獎希望傳遞的導向。飽含情感的靈動書寫,可以讓觀眾在領略漢字之美的同時,感受書法家最真實自然的書寫過程。通過書寫領會漢字之美、文化之美,不僅與個人愛好相關,更是文化自信的表現。恢復漢字的自然書寫狀態,為大眾創作深層次、高水平的書法藝術讀本,書法工作者責無旁貸。
一張桌、一頁紙、一支筆,便可以隨時進入書寫狀態。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和文字打交道的方式在快速更迭,普通人已經很少寫毛筆書法,甚至已經不寫字了。現在不少人提筆忘字,這種現象值得高度關注和警惕。期待廣大書法家以本屆蘭亭獎為契機,以書載道、砥礪前行;希望更多人可以在書寫中浸潤心靈、抒發美好。當書法真正走進社會、走進生活、走進我們每個人的心里,我們才能更好感受漢字之美,從而有助于筑牢更加堅實的文化根基,賡續中華文脈。
(作者為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本報記者徐紅梅采訪整理)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