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后,中國建研院各二級單位立足深厚科研積淀,充分發揮科技研究、項目應用、行業平臺創新優勢,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一步服務科技強國建設,持續深入推進全會精神落實見效。
發揮科研創新優勢
中國建研院各二級單位把握新時代戰略機遇,發揮各領域專項創新優勢,推進一系列科技研究合作和關鍵技術突破,不斷提高科技服務和標準供給質量,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堅實支撐。
推進科技研究合作。近期,住房城鄉建設部課題《“十五五”供熱發展規劃前期研究》工作會召開,環能科技牽頭報告發展規劃的主要指標、重點任務和重大行動考慮,充分吸納供熱行業意見,提出符合我國供熱實際的發展規劃。城鄉規劃院組織召開“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城區與街區減碳關鍵技術聯合研究與示范”和“面向碳中和的低碳城市建設關鍵技術應用示范”項目間交流研討會,推進組織實施、成果凝練、應用示范等方面工作經驗的交流討論,兩項研究將分別支撐我國低碳城區、街區和城市領域高質量發展。北京建機院、環能科技代表分別參加第35屆ISO/TC 195組織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技術委員會和第30屆ISO/TC 205建筑環境設計技術委員會全體會議、第96屆國際能源署太陽能供熱制冷委員會年會,增進我國與各國科技和標準化領域的聯系合作。
提升科技服務質量。北京建機院牽頭開展的“鐵路簡支箱梁鋼筋骨架智能成型關鍵產線裝備”項目技術方案通過審查,項目依托鐵路簡支箱梁鋼筋骨架縱向分段制造與節段拼裝成型的總體技術路線,研發單榀鋼筋骨架和節段鋼筋骨架兩套自動化成型產線裝備,助力解決鋼筋骨架智能化生產中的關鍵科技難題,為鐵路簡支箱梁骨架的智能化與集約化生產提供高效服務。檢測中心在航空、高端材料等領域積極與相關單位開展技術交流和合作,在C919飛機生產過程中被遴選為技術支撐單位,深度參與飛機零部件密封圈的檢測工作,同時助力相關企業負重輪胎橡膠耐高溫和耐臭氧研究,不斷提高軍用民用各種車輛橡膠制品質量,為國產化項目提供全方位技術服務。
加大標準供給力度。標準是科技成果的載體和科技研究轉化的橋梁。環能科技牽頭編制的能源領域行業標準《家用光伏熱水器》通過評審,將引導光伏助力建筑零碳能源系統轉型,實現能源就地消納與儲存,推動建筑行業綠色轉型的發展趨勢。熱帶院、環能科技牽頭的地方標準《海南省近零能耗建筑技術標準》啟動編制,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突出海南地域特色,將為海南省建筑行業節能降碳發展提供明確的技術支撐。認證中心主編的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人工智能安全監管技術標準》獲列助力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項目,可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監管水平。建研地基、建筑設計院牽頭編制的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自平衡靜壓植樁施工技術規程》、中國建筑學會標準《建筑結構低碳設計標準》均取得進展,將在地基施工設備和建筑結構低碳設計等領域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城鄉規劃院主編的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零碳鄉村評價標準》正式發布,以《中國·余村零碳鄉村建設規劃》編制成果為基礎,建立可量化、可落實的評價體系,引導鄉村零碳發展。此外,城鄉規劃院主編的中國建筑學會標準《城市更新規劃設計標準》通過專家審查會,搭建三級六類八場景的城市更新規劃管控與評價體系。
發揮項目創新優勢
中國建研院各二級單位高度重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工作,以工程項目建設為契機,緊密結合實際,發揮設計領域、技術應用、城市更新等方面創新優勢,中標、推進、完成一批重要項目,助力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
以設計領域創新優勢,中標一批重要項目。建筑設計院聚焦建筑設計主業,牽頭中標西湖大學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工程總承包(EPC)項目、農業中關村綜合科研中心4號中心項目設計總承包、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一號館局部區域精裝修和消防改造專項設計、國網智能電網科技研發交流中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與初步設計審核咨詢服務。中建研科技原創方案連續中標石家莊高鐵片區商務核心區13號D-01~03地塊和9號地塊三個項目設計,項目布局設計、立面設計等巧妙生動,充分展示中國建研院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深圳分公司中標清湖小學改擴建工程、清泉外國語學校改擴建工程設計,并以設計為依托,中標深圳市福田站綜合交通樞紐、深鐵置業大廈空調節能改造咨詢,以及坂田街道天安崗頭九年一貫制學校新建工程、深圳市蘭亭科技產業升級項目全過程工程咨詢等。
以技術應用創新優勢,取得一批項目進展。由中建研科技承擔風荷載、雪荷載,以及屋面雨水分析任務的濟南黃河體育中心專業足球場順利合龍,其屋頂鋼結構懸挑部分最大可達45米,是目前國內體育場館中的最長懸挑記錄,合龍的施工技術難度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由建筑設計院承擔全過程工程咨詢的起步區崔寨片區會議中心項目通過山東省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專項審查,承擔設計和咨詢的汕頭海上風電智慧能源“四個一體化”項目一期工程取得近零能耗建筑證書,其中,起步區崔寨片區會議中心項目屬于A級高度大跨屋蓋超限高層建筑工程。中國建技完成豫能控股豫北煤炭物流園項目3#-7#轉運站GHJ2棧橋吊裝任務,吊裝棧橋總長度為62米,總重量為135.6噸,施工技術人員克服項目大重量、超長距、多跨路、近護坡等難點,多次驗算研討、取樣分析、驗證論證,最終選擇合理方案完成吊裝。
以城市更新創新優勢,形成一批項目成果。建筑設計院原創設計的長沙市油脂廠工業遺存項目于近期提前竣工完成,進入試運營階段,獲社會多方好評。設計團隊致力于城市更新設計實踐,從為市民而設計、提高場地活力、選取合理設計方法等方面入手,營造出高活力、高價值的建筑空間。目前,昔日的長沙油脂廠已化身“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城市新地標。此外,建筑設計院參與編制的《延慶區綠色低碳美麗城市建設方案(2024年—2035年)》也受到多方關注,涉及五大綠色低碳建設領域和五大綠色低碳技術集成應用場景共10個方面,提出近期、中期、遠期任務清單及“雙百”儲備項目庫,將持續推動延慶區城市規劃建設各領域綠色低碳化建設轉型。城鄉規劃院承接的三里屯太古里北區N5、N6、N7、NLG、N2改造工程LDI設計,是三里屯地區城市更新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對現有部分建筑進行更新改造,旨在構建中國首個以單體建筑形態呈現的頂尖奢侈品全球旗艦店(品牌之家)集群,目前N5、N6、N7號樓已進入裝修施工階段,NLG部分改造已驗收完成。
發揮平臺創新優勢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中央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應發揮好科技創新組織平臺作用,推動創新資源高效協同,助力構建國家創新體系。中國建研院各二級單位注重發揮好建筑行業的平臺創新優勢,緊密對接上下游機構企業,加快共享資源、共同發展。
搭建行業創新平臺。檢測中心以“數字住建時代的檢驗檢測新質生產力”為主題,主辦第十一屆全國工程質量學術交流會,搭建培育檢驗檢測新質生產力、學習貫徹房屋安全管理三項制度、建設人民群眾需要的“好房子”及文物建筑物保護等學術交流、產業融合、多方合作的行業平臺。中建研科技以“發展混凝土新質生產力,促進產業升級和綠色低碳”為主題,召開第23屆全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術交流大會,報告內容整體涵蓋了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領域關于裝配化組合、抗震性能化設計、混凝土智能制造技術等諸多方面。依托建研地基的中國建筑學會地基基礎分會指導的建筑地基基礎學術大會(2024)召開,內容涵蓋傳統地基基礎、基坑支護、樁基礎、地基處理、場地測試評價及地下結構等多個領域,為建筑地基基礎工程領域的教育、科研及生產一線技術人員提供了相互交流合作的平臺。
拓展創新業務渠道。近期,國際(深圳)智能建造產業博覽會舉辦,中建研科技作為建筑業智能建造研究的代表亮相此次博覽會,以智能監測與診斷、鄉村振興、新型建筑工業化等為核心,充分宣介裝配式鋼筋桁架薄型混凝土樓承板、裝配式鋼節點混合框架結構體系、鄉村振興一體化解決方案、建筑維護系統安全健康智能檢測系列機器人等業務板塊的最新研發產品及應用,展現中國建研院在建筑智能建造的深厚積淀和前沿探索。此外,構力科技通過攻關“卡脖子”BIM三維圖形平臺技術,研發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BIMBase建模軟件也在此次博覽會上亮相。認證中心深耕認證領域,持續拓展業務范圍,憑借在碳足跡認證、全生命周期評價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和豐富經驗,作為服務機構順利入駐由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的成都市零碳券管理平臺,同時被企業標準領跑者信息平臺確認為“房屋查驗服務”企業標準“領跑者”評估機構,受權開展房屋查驗服務方面的企業標準水平評估工作。
延伸推廣應用平臺。中國建研院各二級單位強化合作對接,協同加快技術、創新成果推廣應用。天津分院與中科數能產業發展生態組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致力于在綠色算力領域打造技術創新標準,構建“算力-電力-熱力”多源融合、多能互補的零碳能源技術體系,共同提升行業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構力科技與中機一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基于BIMBase平臺及相關數字化應用產品,擬面向工業建筑項目開展合作,共同推動工業建筑產業國產化、數字化發展。檢測中心、建研地基分別與云筑網、中冀建勘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方式的普及應用,為雙方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合作場景。(文章來源: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