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李子柒踏過土地,捧起泉水,與青山綠水為鄰,和花草鳥魚為伴,通過新媒體將中國鄉村生活藝術化,以獨特的魅力展示著鄉村文化的力量。以“李子柒”為鑒,我們要傳承文化精髓,創新文化形式,講好文化故事,才能做好鄉村全面振興這篇大文章。
傳承鄉村文化的精髓,讓文化“活”下去。李子柒曾形容“很多傳統文化,都像極了一位垂暮的老人”。我們必須懷揣守護的真情實意,留住鄉村文化的“根”與“魂”。面對古鎮、古村落、古建筑等“有形文化”,要摸清底數,細致調查,梳理傳統歷史建筑的肌理脈絡,把保護放在第一位,旅游開發放在第二位,守護“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守護一脈鄉愁。面對非遺技藝、民間藝術、歷史習俗等“無形文化”,要深入挖掘文化元素,健全保護機制,打造專業傳承人才,加強宣傳引導,通過項目補貼、資助等方式做好傳承與發揚。
創新鄉村文化的形式,讓文化“新”起來。創新是鄉村文化發展的必經之路,要結合社會現實,做好鄉村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其與現代文化要素結合,賦予優秀鄉村文化與時俱進的時代內涵。我們要積極挖掘鄉村文化的經濟價值,例如,開發鄉村旅游、民俗體驗、文化創意,探索鄉村文化產業振興之路,激活農村經濟新引擎。以杭州市西湖區為例,外桐塢村創新開發“文化創意藝術小鎮路線”,充分挖掘“茶文化”資源,吸引了大批藝術家常駐村莊,讓大大小小的工作室在村中扎根下來,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藝術+生活”文創園區。
講好鄉村文化的故事,讓文化“走”出去。我們要從“李子柒”現象背后學習對鄉村文化的個性化表達,打響鄉村品牌IP,讓更多優秀的鄉村文化“走”出去。要聚焦內容創作,沉下身子,邁開步子,深入調研和體驗,將鄉村文化的魅力以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大眾。要依托現代傳播媒介,通過短視頻、動漫、微電影、紀錄片等多種方式,構建文旅傳播矩陣,讓網紅效應轉化為發展的動力。要勇于創新嘗試,立足本土,不斷推出新形態、新產品。如,安吉縣董嶺村從歷史文化和神話傳說中汲取靈感,全力打造“山海經”“神獸村”等全新IP,開啟了充滿創意和奇幻色彩的鄉村全域運營之路。在傳承與宣傳本土文化的同時,滿足大家對新鮮感和差異化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