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合肥高新區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因地制宜,多措并舉,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整體效能。
推動“強基固本”頂層設計。黨工委專題聽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匯報,樹立大抓基層、抓實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人往基層走、資金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新成立塘崗、柏堰兩個社區服務中心,推動今年新招錄的 60 名年輕干部及黨政儲備人才下沉社區服務中心實踐鍛煉,充實基層工作力量。黨工委領導及黨建工作部有關負責人落實“四下基層”制度,深入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及小區開展基層干部及基層黨建工作大調研,按季度召開基層黨建推進會,建立基層黨建、黨建融合等微信工作群,實時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并進行調度。結合基層調研及日常調度掌握情況,研究出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方案》《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若干舉措》《優秀黨組織書記掛任社區服務中心黨委委員》三份文件,在開展基層隊伍分層分類培訓、構建基層治理融合共建格局、激勵社區書記干事創業等方面進行系統謀劃,為未來三年全區基層黨建工作提出綱領性指導。
建立“一引五聯”工作機制。建立黨建引領、平臺聯建、資源聯用、活動聯辦、治理聯動、成果聯享的“一引五聯”工作機制,結合小區黨組織摸排的居民需求,統籌全區駐區單位、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資源,深入開展黨建共建,持續為基層治理鏈接人才與資源。成立安徽省首個人力資源及重點企業黨建聯盟和數字化轉型企業黨建聯盟,引導聯盟單位關注基層、參與治理。健全“大黨委”工作機制,區級層面持續挖掘“共治合伙人”,推動省屬國企兩淮集團機關支部書記、新華學院學生處負責人、見山花園小區業委會主任等兼任社區服務中心黨委委員。構建區級統籌、社區服務中心黨委牽頭、駐地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化大黨建工作格局,聯合省自然資源廳、安科生物等駐地單位共同打造全域友好街區,引導小哥群體擔任“民情前哨員”“文明監督員”。創新校地基層治理隊伍聯合培養機制,與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新華學院等 3 所駐肥高校簽署黨建共建協議,首批選拔 36 名共建高校大學生兼任社區黨組織書記助理和社區團組織副書記,為基層治理工作注入新生力量。
實施“先鋒堡壘”賦能行動。推動落實社區工作者“三崗十八級待遇”兌現,建立社區工作者動態補充機制,完成 11名社區小管家擇優招錄,啟動 94 名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選優配強社區工作者隊伍。搭建社區書記系統培訓、跟班學習及觀摩交流平臺,組織社區書記赴上海及市內基層黨建示范點學習 3 期,選派 8 名社區書記分批赴鄭州、洛陽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的社區跟班學習。舉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專題培訓班”,并到基層黨建示范點觀摩學習,強化專業訓練和實踐鍛煉,全面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書記晾曬比評,常態化開展社區書記“季考評”。打造社區書記“新治理”分享會,邀請省內外知名社區書記分享經驗做法。創辦高新區“求知問學”大講堂,圍繞黨務實務、信息宣傳、矛盾化解等內容每月開展 1 期半天培訓,全面提升社區工作者業務水平和服務群眾工作能力。
打造“品牌攻堅”示范樣板。在 12 個試點小區實施黨建引領信托制物業模式改革,實現小區物業投訴率顯著下降、物業費繳費率及居民滿意率雙提升。持續深入投訴量較大的小區調研,落實“交叉任職”及黨建引領物業提升“月點評、季考評”機制,開展社區書記及物業經理聯合接待日活動。對標黨群陣地親民化改造及“八有八建”要求,聚力打造“區級、街道級、社區級、小區級”四級黨群服務矩陣。結合高新區青年人才集聚的特點,設立 24小時自習室,開辦“青年夜校”,推動黨群陣地服務內容由“一老一小”向青年人才延伸,增強黨群陣地凝聚力與向心力。通過陣地換服務方式,盤活 16家黨群服務陣地資源,為居民群眾提供便民理發、社區咖啡等低償服務及產品。學習上海、成都經驗,圍繞黨建聚力、政務服務、教育醫療、文化休閑、聯誼交流等內容,重點打造寧湖、林溪等國際人才社區黨群陣地。
(秦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