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資源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大同市布局大數據全產業鏈,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上,憑借綜合能源富集互補,電力供給充足穩定,充分挖掘區位、能源、氣候、網絡、產業等優勢,加速建設大型數據中心理想之地和輸送數據、算力數據服務之城,全市算力基礎設施能力不斷提升,吸引了秦淮數據集團環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術產業基地、中聯綠色大數據產業基地、京東集團華北(大同靈丘)智能算力數據中心基地、火山云太行算力中心等一批數據中心相繼落戶,逐步形成年用電量達百億度的算力中心集群,帶動千億級服務器制造等裝備制造產業集聚,通過一套“組合拳”推動大同由“輸煤炭、輸電力”向“輸算力、輸服務”轉型。
在2024年中國算力中心服務商十強榜單中,秦淮數據集團連續第三年榜上有名,其中,集約發展、國際布局、綠色低碳三大分項指數均位居行業第一。秦淮數據在大同建立數據中心,更好地承接了我國東西部算力需求,利用數據服務輻射雄安新區及環京津冀地區,作為領跑“2024年中國算力中心服務商十強”企業,秦淮數據在數據中心業務全鏈條中不斷推進技術和模式創新,在環首都地區的數據中心園區投運規模超600MW,單棟數據中心平均IT容量超過30MW。其中,靈丘園區項目作為省級重點工程,分十三期建設,目前1-8期已經投運,9期正在陸續交付中,總體投運容量已經超過300MW。
隨著AI大模型的大規模應用,秦淮數據服務的行業越來越多,對算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數據中心服務器的發熱量也越來越大,為了最大限度節省電力,降低能耗,實現數據中心降溫,秦淮數據研發多項核心專利技術不斷攻關技術。采用磁懸浮相變的冷卻系統和冷板液冷相結合,使年均PUE降到1.14,遠優于全球數據中心的平均水平。在建筑模塊方面,秦淮數據以模塊化、預制化設計生產結合,優化物理空間,大幅減少現場施工量,降低現場施工的復雜程度和溫室氣體排放。在電力供給方面,運用的“玄鐵”智能電力模塊系統,通過創新的結構設計,實現工廠預制和調試,有效解決算力激增的情況下數據中心供配電系統部署周期長、能源效率低、運營成本高等挑戰。
大同地處我國中部,毗鄰京津冀算力樞紐節點,在打造全國一體化網絡建設布局中,是承東啟西、連南拓北的核心地帶,在東西部算力網絡聯結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區位優勢,大同建立數據中心,可以更好的承接東西部算力需求,利用數據服務輻射雄安新區以及環京津冀地區,納入環首都經濟圈,依托富集的可再生能源,自然冷源氣候條件,可將電力優勢用最高效的方式轉為算力優勢,將能源變成數據和算力從“云”上輸出。
目前,大同已落地秦淮集團、中聯數據、京東集團、抖音集團、山西秦云基礎5家大數據企業。全市在用、在建數據中心規劃總投資442億元,建設高密度機架23.85萬架,合標準機架87.2萬架,服務器規模超350萬臺,這一龐大的算力基礎,使得數據處理能力和數字服務的效率有了質的飛躍,同時也為人工智能(AI)技術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日前,《中國綜合算力指數(2024年)》發布,大同城市算力指數位居全國第三。(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秦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