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支撐,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是一個長期且系統的工程,涉及諸多方面。其中,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賡續中華文脈的關鍵一環。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以文化自信筑牢強國復興精神之基。
守護文化根脈,傳承歷史記憶。“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正如這句詩所描繪的,中華文化歷經千年沉淀,如同河床中的金子,需要我們不斷淘洗、精心呵護。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保護中華文化遺產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加強對傳統村落、古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確保這些文化瑰寶不被遺忘或破壞。同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保存和修復,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和欣賞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此外,還要注重培養專業人才,增強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只有當我們每個人都成為文化的守護者時,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文脈的接續傳承。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精神。“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弘揚中華文化不僅要靠大聲疾呼,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我們應該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體系,從娃娃抓起,通過課堂教學、校園活動等方式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同時,利用媒體平臺廣泛宣傳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念和精神內涵,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此外,還可以通過舉辦文化節慶活動、開展國際文化交流等方式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風采。只有當中華文化成為人們內心深處的信仰和追求時,才能真正實現其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推動文化創新,促進交流互鑒。“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創新是文化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面對新時代的高山,我們必須在堅守傳統的同時勇于探索新的發展路徑。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和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并進行創造性轉化;另一方面,要積極吸收借鑒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成果為我所用。通過跨界合作、科技賦能等方式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性發展。同時還要鼓勵文藝工作者創作出更多反映時代精神、貼近人民生活的精品力作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這樣不斷創新和發展才能使中華文化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競爭力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彩。(浙江嘉興經開區嘉北街道辦事處 余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