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以高質量機構編制監督檢查服務保障湖南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機構編制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加強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建設、深化機構改革、優化黨的執政資源配置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機構編制監督檢查是機構編制工作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是確保機構編制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有效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專門新增第134條,對違反機構編制管理規定的行為處分作出規定,為強化機構編制剛性約束、提高機構編制管理水平提供了堅實的制度基礎。湖南機構編制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機構編制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領會落實《條例》要求,精準把握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的鮮明政治屬性,自覺把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融入黨內監督大格局,努力從政治著眼、向中心聚力,更好助力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圍繞四個聚焦,把準機構編制監督檢查政治定位

機構編制監督檢查本質上是政治監督,必須堅持從政治監督的高度認識和把握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從立體多面的機構職能體系中把握政治邏輯,努力找準“四個聚焦”的坐標定位。

1.聚焦黨管機構編制原則開展監督檢查。黨管機構編制原則,是機構編制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則,是黨的全面領導在機構編制領域的重要體現,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履行黨的執政使命的重要保證。湖南始終把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擺在首要位置,聚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湖南省委關于機構編制工作決策部署,研究謀劃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的重點任務、思路布局和重點舉措,以強有力的政治監督指導帶動業務監督,重點督查黨委(黨組)落實“五個是否”有關情況,確保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到哪里,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切實推動黨管機構編制原則落實到機構編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

2.聚焦機構改革和機構編制重大決策部署開展監督檢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機構改革和機構編制重大決策部署是各級黨委(黨組)的重要政治責任?!稐l例》明確了對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只表態不落實,或者落實不堅決,打折扣、搞變通的,要嚴肅追責問責。湖南始終把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和機構編制重大決策部署情況作為重要任務,重點督查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重大體制機制和職責調整中涉及機構編制事項的落實情況,是否存在不堅決不到位的情形,確保機構改革和機構編制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3.聚焦執行“三定”規定執行情況開展監督檢查。“三定”規定作為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是各部門各單位機構職責權限、人員配備和工作運行的基本依據,對明確部門職能定位、規范部門權力運行、強化機構編制剛性約束具有重要意義,必須嚴格執行?!稐l例》第134條中明確的機構編制違規違紀行為情形中,第一條就是關于聚焦“三定”規定執行情況。湖南始終注重維護“三定”規定權威性嚴肅性,重點督查是否存在擅自超出“三定”規定調整職責、設置機構、核定領導職數和配備人員等情形,是否存在隨意解讀“三定”規定,合意則取、不合意則舍的問題,推動“三定”規定執行有力、部門運行順暢有序。

4.聚焦“條條干預”問題開展監督檢查。《條例》第134條將違規干預地方機構設置專設一項并作出明確規定,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于糾治“條條干預”問題的高度重視。湖南始終把查處和糾正“條條干預”問題作為維護機構編制紀律嚴肅性的重要手段,以省委編委名義印發《關于重申黨管機構編制原則嚴禁違規干預機構編制事項的通知》,督促推動各單位各部門開展好自糾自查,加大事前審核把關力度,嚴防“條條干預”問題隱形變異,從源頭上杜絕條條干預問題。

二、緊盯四個方面,構建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閉環

紀律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湖南機構編制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新修訂的《條例》精神,緊盯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四個關鍵環節,推動構建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閉環。

1.立體式抓好源頭預防。堅持制度先行、學用一體,有效夯實“編制就是法制”的思想根基,制定出臺《機構編制紀律納入領導干部談話實施辦法》、《關于進一步從嚴從緊控制機構編制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細化機構編制預防查處問責相統一的制度體系。推動機構編制法規制度和紀律規定常態化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次教學內容,對新任職的有關領導干部,由上級黨委及組織、機構編制部門第一時間開展機構編制紀律談話。定期開展送法上門、送課上門行動,切實提升領導干部機構編制紀律意識,推動機構編制政策法規及紀律規定更加深入人心。

2.常態化納入巡視巡察。為適應機構編制紀律全面從嚴的形勢要求,自2020年起,探索建立常態化派人參與省委巡視機構編制專項檢查的工作機制,選派280余人次連續開展11輪機構編制專項檢查,對省本級和14個市州、122縣(市、區)的機構編制工作開展全覆蓋、地毯式專項檢查,共發現各類問題4000余條,全部由機構編制部門建立問題整改臺賬,實行逐一對賬銷號,推動機構編制違規違紀問題全面起底、全面整改。同時,全面總結歷次省委巡視機構編制專項檢查工作經驗,以省委編委名義制定出臺《機構編制納入省委巡視專項檢查工作規程(試行)》,對專項檢查工作步驟、問題整改和成果運用等作出全面規范,切實提升專項檢查精準性、有效性。大力推進全省巡視巡察機構編制問題庫建設,開發涵蓋省市縣三級的巡視巡察線上問題庫,通過信息化手段對歷次巡視巡察發現的同類、相似問題進行類比分析、規律分析,梳理共性、重點問題以清單形式發送相關單位,推動未巡先改、同類同改,推進部分行業領域系統治理、專項整治,積極建章立制,確保常態長效,為全方位運用巡視巡察成果提供有力支撐。

3.多舉措嚴肅追責問責。探索以巡視移交建議推進系統治理。針對巡視檢查發現市縣存在的共性問題,以省委編委名義向省直職能部門移交巡視建議,要求限期辦結、報告情況。對整改不力的,通過約談、聯合省紀委監委、省委組織部發通報等方式強力推動。2023年以來,省委編辦約談4個省直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電話提醒5個巡視整改進度滯后的縣(市、區)委書記或組織部長,查糾省直部門“條條干預”問題13起,對7類典型案例發布4期通報,并對其中3個案例進行追責問責。積極開展機構編制違規違紀行為量責規范化研究,探索機構編制違規違紀行為量責標準、程序和文書規范,搞清楚哪些行為量什么責、按什么程序來認定實施問責,推動監督檢查向執紀問責末端發力。

4.全方位開展機構編制評估。將機構編制評估作為監督檢查工作的重要一環,開展一系列評估探索。開展機構改革落實情況驗收評估。省本級走訪12個涉改革部門,市縣全覆蓋走訪14個市州并抽查28個縣(市、區),全面了解機構改革規定動作完成情況,全面評估改革后需要進一步優化完善的問題。選取婁底市開展全域機構編制評估試點,推出“三看三評”指標體系、“三重把關”評審機制和“六個用于”成果轉化機制,并將評估結果作為調整機構編制資源的重要依據,精準解決資源配置不均、效益不高等問題。在湘潭市、株洲市炎陵縣、邵陽市雙清區開展部門核心職能履行情況評估試點探索,依據評估結果調整部門單位職責機構編制事項,有力促進了機構編制資源挖潛增效。通過機構編制評估問效,實現機構編制業務審批、資源管理配置和法治建設一體推進,構建從預防、整改、問責到反饋提質的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閉環。

三、把握四項重點,找準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攻點

立足機構編制職責,推動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向機構職能體系建設、經濟發展、教育醫療、基層一線等領域發力,切實提升機構編制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精準性、實效性。

1.圍繞中心所在增動能。湖南機構編制監督檢查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委中心工作,梳理評估部門在履職中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重點在科技、農業、數據管理體制等領域針對性地梳堵點、解難點,確保黨政機構職能體系優化協同高效,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在科技領域,湖南沿著“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這一方向,瞄準科技管理體制中的瓶頸制約問題,推動本輪機構改革對科技部門職能職責和內設機構進行系統性重構,理順部門間科技管理職責分工,優化事業單位性質的新型研發機構登記監管模式,推動科研類事業單位人力資源有序流動。在農業領域,湖南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素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但通過對省農科院開展機構編制專項檢查,發現農業科研機構設置較為分散,學科設置不夠合理,不能有效形成科技創新合力,難以充分支持農業高質量發展。對此,通過梳理研判全省農業科研機構力量,著力推進“大農科院”管理體制改革,整合農業農村、農業科研部門所屬事業單位,優化職能配置和編制配備,形成科技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培育全鏈條創新的農業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實現以農業科研機構布局大優化賦能農業科技大創新。在數據領域,通過機構編制專項檢查發現,數據管理相關職能較為分散,不同部門間交叉、重疊,難以統籌調動數據資源,省市縣三級也沒有形成體系,工作合力難以有效聚集。對此,在本輪機構改革中組建省數據局,通過體制創新、職能整合,構建省市縣三級分工有序的大數據工作格局,助力整合運用全省數據資源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更好激發和培育新質生產力。在體制優勢的帶動下,2023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4.2%,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增長15%、70%,湖南在全國科技大會上作交流發言;全省糧食總產量613.6億斤,水稻種植面積、產量居全國第一;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產值達189億元,大數據產業產值達1250億元,突破了“超高清視頻算法”“算力網絡構建”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2.圍繞發展所需優機制。開發區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要引擎作用。但近年來通過機構編制專項檢查發現,部分開發區存在機構設置和人員管理不規范、職能重點不突出、主責主業不聚焦、與行政區關系不順等問題,導致不少開發區包袱沉重,發展質效不高,“主戰場”作用發揮不夠。湖南從服務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圍繞如何改革瘦身,推動開發區聚焦經濟發展主責主業,分別在7個不同地域、不同層級的開發區探索開展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規范人員管理試點工作,穩妥有序剝離社會事務,理順職責關系,優化機構設置,規范人員編制管理,取得良好成效。如湘潭高新區將227項社會事務,以及代管的街道、學校等43個機構460人全部移交岳塘區管理,實現職能應剝盡剝、機構應移盡移、人員應歸盡歸。卸下包袱后,湘潭高新區上半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0個88.2億元,完成全口徑稅收10.2億元,同比增長9.51%;實現地方稅收4.7億元,同比增長8.58%,切實將體制機制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勝勢。試點完成后,繼續總結經驗,在全省部署開展進一步完善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工作,明確優化開發區管理機構設置、合理確定管理機構職能定位、規范人員編制管理等6個方面重點任務,助力推動全省各級各類開發區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更好發揮經濟發展主引擎作用。

3.圍繞民生所急提質效。在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中,尤其關注教育、衛生等重點民生領域的重點問題,確保公共服務均衡可及。在教育領域。湖南深入開展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問題清理整治,重點糾治在編不在崗、長期抽調借調教師、在編教師到民辦學校任教等12類違規行為,讓7100余名教師回流返崗。同時,想方設法挖潛創新,全省累計5輪跨市州動態調整編制9.6萬名,實現省市縣三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量全面達標,有效應對了生源變化情況下教師編制的均衡配置問題。統籌調劑9600余名事業編制保障市縣公辦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充分保障了學前教育需求。在衛生領域。針對近年來公立醫院床位數增長較快,公立醫院人員編制管理和事業發展需要不適應、不匹配、不協調,群眾享受優質醫療資源難度增大等問題,湖南在全省創新統籌公立醫院編制資源,綜合考慮床位數、病床使用率、門急診人數等綜合指標,根據醫院空編率低于10%、醫院病床使用率超過85%這兩個條件,區分醫院類型和規模建立動態核編機制,統籌編內編外人員管理,實行人員總量控制,既有效解決編制缺口給醫院人才隊伍建設帶來的困擾,又規范管理醫院編外用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從高度集中向普惠均衡轉變。市縣也積極探索各類“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保障醫務人員編制需求,增強醫療事業公益性,極大緩解群眾特別是欠發達地區和基層群眾“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

4.圍繞基層所盼保障。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隨著社會治理重心下移,責任和事權向基層扎堆轉移,一些基層單位承擔了超出自身資源和能力的任務,形成“小馬拉大車”的結構性困境。針對這些問題,湖南堅持“減負”“賦能”雙管齊下,推動真正解決困擾基層的實際問題。一方面,想方設法為基層減負。根據中央、省委部署推進建立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探索編制基本履職事項清單、配合履職事項清單、上級部門收回事項清單共3張清單,讓部門和基層各明其責、各負其責,搞清楚什么事情由誰來干,防止責任層層向基層轉嫁。同時,結合本輪鄉鎮(街道)機構改革,健全黨政部門“一對多、多對一”工作運行機制,明確上下級部門對應關系、健全工作銜接機制、完善部門領導參會制度、規范項目資金分配、優化考核評價機制等5項具體工作舉措,做到運行機制建起來,基層負擔減下去。另一方面,多措并舉為基層賦能。先后4次為長沙核增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將基層法院政法專項編制調增指標、全省新設人民法庭數向長沙傾斜。為化解監獄系統警囚比不平衡的問題,在全省法院檢察院系統同層級跨區域調整政法專項編制。在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中,統一明確用于基層以下執法的人員編制不少于總量的80%,部分市州推動市本級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全部下沉市轄區,縣區一級執法人員力量得到極大充實。市縣層面還積極主動探索統籌使用編制資源的辦法舉措,14個市州、114個縣市區分別制定出臺相關編制周轉管理制度,保障重點和緊缺急需領域編制需求,從機構編制角度助力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中共湖南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責任編輯:宋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