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是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關鍵動力。百色市圍繞廣西壯族自治區賦予的中越邊關風情旅游帶、國際長壽養生旅游勝地兩大戰略定位,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世界級山水旅游、康養旅游、文化旅游和地質奇觀旅游4張名片,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發揮城市空間的多元化功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百色篇章。
以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傳統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文旅產業是以獨特的文化資源吸引游客進行觀光、體驗、休閑與感悟的一種業態。百色市擁有51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其中有1個5A級旅游景區,22個4A級旅游景區,22個3A級旅游景區,1個世界地質公園;1791個項目被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中國家級9項、自治區級164項;擁有多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其中國家級4人、自治區級133人、市級314人,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百色市可以借助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優化資源配置,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優化文化旅游配套服務,打造智慧文旅景區,加快建設全國紅色旅游核心區,以“紅城福地”為國際品牌,建設百色紅色古城、左右江紅色旅游核心區、滇黔桂紅色旅游集散中心及東部紅色研學帶。同時,堅持綠色旅游理念,實現文化傳承、環境保護和文化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百色市通過發展鄉村旅游、生態旅游、森林旅游、研學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低空飛行旅游,重塑文化旅游結構,優化文旅產業的供應鏈和服務環境,提升文旅產品和服務品質,創造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百色市傳統文化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以新質生產力催生文旅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新質生產力是依托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領域的先進生產力,會催生更多的新興產業。百色市通過科技賦能,舉辦“融媒百色·愛滿七夕”特色文化旅游推介活動,以無人機編隊飛行表演的形式展示了百色魅力,讓旅游消費者在沉浸式體驗中深入了解百色市的歷史文化背景,增強旅游消費者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同時,百色市通過整合重組森林、歷史文化、現代特色農業等資源,推出紅色文化、民族文化、休閑康養、山水田園、邊關春景等主題和內容的4條經典旅游精品線路。還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打造“水上運動城”“壯鄉水城”,培育文化創意新產品,不斷滿足旅游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促進走馬觀花式旅游向體驗式旅游轉變,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便捷的沉浸式文化旅游體驗,加快形成文旅產業發展的新業態。
以新質生產力拓展文旅消費新場景和新環境。“虛擬旅游”將成為未來文化旅游的新形態,通過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和數字技術、聲光電技術的深度運用,打造全新的文旅消費場景,可以促進文旅產業的創新發展和消費需求的提升。百色市要主動通過虛擬游覽、數字展示等方式,讓游客在虛擬世界中體驗那坡縣“廣西三月三·那坡風情街”活動、樂業縣新化鎮卜隆古歌非遺文化民俗活動、田林縣六隆鎮“吼敢”傳統歌圩節、西林縣“千年句町九香西林”民俗文化活動等傳統節慶、文化藝術表演、民俗活動的盛況,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壯鄉的獨特魅力,推動優秀文化傳承和創新。場景化文旅是一種新的旅游消費形態,百色市可以通過加強旅游與文化、康養、體育、研學等領域跨界融合協作,打破傳統行業邊界,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和創新發展的可能性,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同時,可以通過培育開發更多的文化和旅游新產品,打造美好生活新空間、拓寬旅游消費新場景,為旅游消費者創造獨特的消費體驗。
以新質生產力提升文旅產業影響力和競爭力。通過技術創新與現代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文旅產業的影響力與競爭力。百色市充分發揮大王嶺景區、凌云浩坤湖景區以及德保矮馬景區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有針對性地設計旅游線路、推薦景點和活動,提升文化產品的創作、傳播和消費方式,為旅游消費者提供“文旅+研學”、非遺市集、國風國潮、露營房車等個性化的旅游定制服務,使旅游消費者享受到多元的文化旅游體驗,提高了文化旅游的影響力。百色市積極推出“和美紅城千姿百色”大聯歡活動、“唄儂歌會”暨“民歌綻放”原創歌曲大賽,充分發揮移動端應用和智能設備作用,聯合抖音號、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和互動平臺開展文化旅游品牌宣傳,在文化產品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鼓勵游客參與文旅內容的創作與分享,有效促進文化產業的創新與發展,文化競爭力不斷提升。
新質生產力通過將文旅與數字科技相融合,滿足文化旅游市場的個性化需求,推動文旅產業智慧化發展,為文旅產業的融合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百色市要抓住2025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承辦城市的契機,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壯美紅城千姿百色”品牌,推動百色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創新發展,激發市場活力,培育新產品新業態,建立健全現代文旅產業體系,構建以“全域5A”中心城區、中東部紅色旅游和農業休閑帶、西部民族風情帶、北部長壽旅居帶、南部邊關探秘帶為特色的“一區四帶”旅游發展格局,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文旅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文旅產業融合創新發展。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