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講到底、說開來就是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民生福祉。基層這根“針”只有織密“宣傳網”、織牢“服務網”、織就“發展網”,才能強信心、聚民心、筑同心,才能讓全面深化改革紅利惠及千家萬戶。
勤勉之心“一刻不停”,織密“春風化雨潤心田”的“宣傳網”。當下,新媒體新技術日新月異,思想觀念在虛擬空間中交織碰撞,基層宣傳必須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更新形式、巧妙施策。既要堅守線下“村頭巷尾”“田間地頭”的“面對面”傳統陣地,也要擁抱“云端之上”社交媒體、論壇貼吧的“點對點”宣傳。善用不同群體的“行家隱語”溝通交流,消除藩籬、拉近距離,讓黨的紅色故事深入人心、惠民政策家喻戶曉、創新理論生根發芽,不斷堅定人民群眾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精神文明建設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為民之情“一以貫之”,織牢“細微之處見真章”的“服務網”。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改進群眾工作方法,提高群眾工作水平。“服務網”織的密不密,全看基層這個“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尺”“最后一站”能否精準觸達。基層要緊盯新領域、新群體,聚焦基層治理的“空白點”,優化組織設置、創新組織模式,把黨組織嵌入網格、融入產業,讓黨員力量“無孔不入”、黨員身影“無處不在”,服務觸角“無所不及”,確保群眾需求能夠迅速回應、問題能有效解決。同時,要整合社會資源,匯聚志愿服務隊伍合力,以群眾“急難愁盼”為導向,將服務送到群眾心坎里、心尖上。
鴻鵠之志“一往無前”,織就“花團錦簇展新篇”的“發展網”。中國共產黨一心為民謀發展,帶領中國人民敢想敢拼、善作善成。基層作為團結群眾、引領發展第一線,更要堅守初心,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挖掘鄉土風俗、資源稟賦、人文底蘊優勢,培育出既保留“鄉愁”又融合“摩登”的特色產業。發展過程中,更要注重從“美麗鄉村”到“美麗經濟”的轉型升級,適時、適地、適情發展農文旅等新業態,促進三產融合,為群眾拓寬租金、股金、薪金等收入渠道,實現強村富民。此外,要注重基層人才的“引育用留”,發揮“基層‘第一線’,為民‘大舞臺’”的吸引力,讓一批愛基層、懂基層的人才隊伍在基層發光發熱,為基層注入強勁活力。
(浙江省海寧市周王廟鎮 張方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