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務主義是指沒有計劃,不分輕重、主次,不注意方針、政策和政治思想教育,而只埋頭于日?,嵥槭聞盏墓ぷ髯黠L,這種作風在基層時有出現?;鶎酉萑胧聞罩髁x“怪圈”,不單單有干部自身對工作不加以思考、“機械式”執行命令的原因,也有任務繁重復雜、疲于應付檢查考核的緣故。因此,要跳出事務主義,就要上下合力,基層轉變自身工作思路,上級為基層減負賦能,輕“車”壯“馬”,讓基層治理更有效。
要干“事”更要務“實”。所謂實事,就是真正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真正提升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事。要干實事,首先是要想干,要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標尺”,用實干度量服務質效,提升群眾認同度。其次是要能干,如果不得要領,對工作沒有全局思考、系統謀劃,工作就會變成蠻干、硬干。因此要加強理論、業務兩方面學習,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強化理論,提升服務能力。基層單位要以為民辦實事為目標,不好大喜功,專注于服務百姓和破解難題。組織部門要以“看實效”為用人導向,推動基層干部以更加務實高效的作風干出經得起群眾考驗的民生事業。
要留“跡”更要有“績”。重視痕跡,本意是避免某些干部在匯報成績時夸大其詞、弄虛作假的問題。但一刀切無差別留痕實際上是一種懶政,有的上級部門不愿花時間了解基層的工作過程和方式方法,單方面注重留痕,加重了基層的負擔。而在一些地區和部門則將留痕演變成事事留痕,為了迎合上級檢查而留痕,從出發點就“走錯了”,違背了“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的初心。因此,要讓實績說話,而不是把留痕本身當作一項工作來做。基層單位要“留心”,將職責和使命放在心中,少點“涂脂抹粉”,多點“踏石留印”,用實績說話。上級部門要“重績”,摒棄官僚主義,優化考評機制,把“痕跡”與“實績”相結合,更好激勵基層干部干事創業。
要減“負”更要增“賦”。“減”和“賦”是“兩條腿走路”,缺一條走不了,矮一腳跑得慢?;鶎訙p負是精兵簡政的“減法”,也是訓兵秣馬的“加法”。只減不賦,減掉的負擔終究會反彈;只賦不減,再強壯的千里馬也會力竭。上級部門要改變作風,切實減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使基層干部從“千條線”中解放出來,全身心投入到服務群眾工作中去。用好數字化、信息化賦能手段,打通部門間、上下級之間的信息壁壘,幫助基層穿好“一根針”,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要用好制度這一保障,明確職責邊界,防止任務泛化導致的“層層加碼”、職責不清導致的扯皮推諉,讓制度機制助力基層跳出事務主義。(義烏市委組織部選調生 徐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