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公司(以下簡稱華電廣東公司)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聚焦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依托“華電南方總部”建設總體部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全面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牢牢把握科技創新這個核心要素。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華電廣東公司強化頂層設計,聚焦能源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強化科研成果轉化運用,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成立“華電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聯合試驗中心”“清潔高效透平動力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華電分室”,成立國產自主燃機試驗基地,中國“爭氣機”G50燃機成功通過2000小時滿負荷商業運行產品鑒定。新征程上,將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開展重大科技項目策劃,努力產出一批原創性引領性關鍵技術。加快開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創新聯合體建設,推動海洋可再生能源科技自立自強。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開展風電機組原型樣機的運行測試和特性評價。聚焦攻克“卡脖子”技術,以G50燃機為基礎,建設國產化燃機驗證平臺。
牢牢把握產業革命這個大趨勢。產業是生產力的載體,科技成果只有產業化才能成為社會生產力。華電廣東公司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錨定“百千萬工程”“發展海洋牧場”“制造業當家”等發展方向,培育壯大以風電光伏新能源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半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研究,廣東華電汕尾華僑管理區新型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成功入選國家能源局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新征程上,依托“華電南方總部”戰略布局,打造華電南方區域“兩平臺、三中心”(能源投資平臺、燃料采購平臺,海洋能源科技創新中心、海上風電運維中心和南方區域經濟運營中心),致力于實現能源投資、科技創新、經濟運營等資源優化整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研究探索氫能、碳資產、綜合能源服務、海洋牧場等新興業態,穩步有序開發試點項目。
牢牢把握人才隊伍這個堅實支撐。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華電廣東公司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制定“華電粵才”人才開發行動方案,實施“啟航工程”“遠航工程”“領航工程”。健全產學研用融合發展機制,聯合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業,開展首批區域技術專家、技能工匠選拔及考核評價。積極推進校企聯合培養人才,開展工程碩博士改革專項試點招生,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完成5名學生錄取。新征程上,將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加大引才力度,注重人才多元化引進,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和更有效率的人才引進機制,充實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梯隊;厚植育才土壤,堅持自主培養主渠道,在技術創新、產業化應用等項目中選苗子、搭臺子、壓擔子,形成更多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掌握新質生產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優化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完善容錯機制,切實打通人才價值實現通道。
牢牢把握體制機制這個有力保障。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持續深化改革,健全完善體制機制,打通迫切需要解決的堵點卡點。華電廣東公司對外創新發展互動新機制,與產業鏈上下游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對內健全以關鍵業績指標和重點任務為核心的差異化考核機制,設置登高獎勵、揭榜獎勵、即時獎勵,建立以重點工作為主要內容的專項獎勵機制。新征程上,將健全推進新質生產力的配套政策措施,優化公司新能源安全生產管控模式,建立“安全高效、智慧集約、統一規范”的新能源生產管理體制機制。完善激勵機制,研究出臺加強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項政策,建立配套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和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和潛力。
(作者系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