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事關千萬家庭幸福安康。定南縣公安機關積極創新涉未成年人有關工作警務機制,堅持“1234”工作法(建立一個負面清單,堅持打防兩手并重,落實三項機制配合,實行一案四查追責),積極推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受侵害問題治理,取得明顯工作成效。今年1—11月份,全縣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與2023年同比下降29.63%,受法律追究人數與2023年同比下降18.26%;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與2023年同比下降15.38%,受侵害人數與2023年同比下降 8.75%。
建立一個負面清單
針對違法犯罪未成年人存在的不良習性及涉及的有關行為與場所,定南縣公安機關根據《民法典》《治安管理處罰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梳理出有關禁止接待未成年人場所、禁止未成年人從業場所、接待未成年人需有其監護人陪同或征得其監護人同意場所、禁止或限制對未成年人經營的物品或服務、收購或接受未成年人出賣或寄放的物品必須如實登記并向公安機關報告的場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與未成年人有關的情形等涉未成年人負面清單,并在線上線下向社會進行廣泛公布,鼓勵廣大群眾舉報反映涉未成年人負面清單的問題線索,讓廣大群眾、行業場所和未成年人更加明了哪些是對未成年人禁止性的、哪些是對未成年人限制性的、哪些是對未成年人保護性的、哪些是對未成年人強制性的,從而更好地遵守和執行。今年1—11月份,公安機關共收到群眾舉報反映涉未成年人負面清單問題線索17條,宣傳發動群眾參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受侵害問題治理取得積極效果。
堅持打防兩手并重
一方面,強化“五查”抓防范。一是強化訪查。在縣委高度重視下,28名政法系統領導班子成員全覆蓋結對全縣30所中小學擔任法治副校長,公安民警等政法干警進入全縣中小學校1071個班級擔任法治班主任,既加強校園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又開展重點關注對象走訪、涉校涉生問題調查。今年以來,法治副校長開展集體備課3次,法治班主任開展法治進校園、庭審進校園等各類活動400余場次,針對重點關注未成年人全覆蓋開展家庭走訪664人次,及時掌握相關人員的思想情況、心理狀態、行為傾向,盡早介入引導進行干預。二是強化巡查。采取“交通警+治安警+特巡警”和“步巡+車巡+技巡”等方式方法,強化街面特別是校園周邊、重點場所、背街小巷、治安亂點以及夜間暗處的巡查,及時發現并消除涉校涉生的治安問題隱患,有效擠壓拉車門盜竊、滋擾學生等違法犯罪空間。今年1—11月份,民警人均巡邏里程位列全市第2名。三是強化盤查。在護學護校、巡查宣防過程中,對夜不歸宿、游手好閑、行跡可疑、飚車炸街等未成年人一律進行盤查,形成強有力的震懾,凈化校園周邊及社會面治安環境。今年1—11月份,共盤查571人次,現場教育179人次,依法處理38人次。四是強化檢查。護學時段結束后,護學崗警力對校園周邊進行檢查,重點檢查商戶是否存在給學生出租(寄存)手機,容留逃學學生蹭Wi-Fi上網,向學生銷售零煙和過期(劣質)食品、低俗物品等情況,對有關問題及時移送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進行處理。今年以來共查處有關問題11例。五是強化聯查。推動縣委政法委牽頭,公安、文旅、市監、城管等部門聯合,每周開展一次夜查行動。今年以來,共依法查處臺球室、網吧、電競酒店、KTV等場所違規接納、容留未成年人問題12個,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12份,立案10起,停業整頓3家,累計罰款13.77萬元,其中對一家網吧處以罰款10萬元的行政處罰。
另一方面,堅持“兩嚴”抓打擊。認真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堅持全面準確把握未成年人保護,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對未成年人犯罪加強治理。一是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對遺棄、虐待、性侵、猥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保持“零容忍”,堅持重拳出擊、認真查辦、堅決追究,形成強有力的震懾。今年以來,共辦理性侵未成年類案件5起。二是嚴治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針對拉車門、進店鋪偷盜以及吸食“上頭電子煙”、“兩卡”幫信、打架斗毆、校園欺凌等未成年人易發多發的違法犯罪行為開展專項治理,重點采取敲門行動、通報預警等措施,壓緊壓實家庭、學校的責任,同時對涉嫌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采取刑事、行政處罰或訓誡、責令賠禮道歉、送矯治教育等法定適當措施進行處理,今年以來共開展敲門行動107人次、發出預警提示函15份、送專門學校進行矯治教育10人次。
落實三項機制配合
個案分析找原因。縣公安局辦案部門對每一例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受侵害的案件進行復盤,認真分析個案具體情況及問題根源,從個案中總結分析出規律和特點,以便公安機關有的放矢開展治安巡查宣防。同時將個案分析的結果及時通報給有關方面,以便采取“一人一策”針對性措施,做好違法犯罪未成年人幫教轉化工作,或做好受侵害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導安撫工作。
每月一通報預警。縣公安局每月對涉未成年人特別是涉在校學生違法犯罪和受侵害的案件情況進行一次綜合分析,并將分析研判的結果及時通報給縣委政法委、縣教體局、相關學校等部門進行信息共享、預警提示,督促各方引起重視,增強預防措施的針對性、科學性、實效性。
每月一聯席會議。推動縣委政法委牽頭,每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縣公安局、縣檢察院、縣法院、縣司法局、縣教體局、縣婦聯、團縣委以及有關社會工作機構等代表參加,互通情況、會商問題、分析形勢、研究對策、形成合力,切實提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受侵害問題預防與治理工作成效。
實行一案四查追究
一查監護責任。針對一些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家長或其他監護人對違法犯罪或受侵害未成年人不管、不顧的情況,公安機關嚴肅調查處理,依法責令監護人采取措施嚴加管教,消除或減輕危害后果,同時加強與司法機關協調,支持受害人及其監護人依法要求涉案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2022年,縣公安局辦理的葉某某拒不履行撫養義務案被法院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判處其拘役六個月緩刑十個月,引發社會積極關注,起到良好警示效果。這是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施行后,公安部門查處的江西首例不履行撫養監護責任的行政案件。今年以來,縣公安局在辦理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中,共發出家庭訓誡書6份,依法訓誡監護人6人次,支持受害方主張涉案未成年人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12起。
二查監管責任。針對在校中小學生違法犯罪或受侵害案件,公安機關辦案過程中依法認真調查是否存在有學校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問題,從而推動學校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加強源頭管理,嚴防發生學生欺凌、長期失管等事件。今年以來,向縣教體局及相關學校共發送預警函24份。
三查陣地責任。常態化開展校園及周邊治安形勢分析研判,加強對網吧、酒吧、KTV、淋足店、電競酒店等娛樂場所以及出租房屋、賓館旅店、二手回收市場等未成年人易涉足復雜部位的陣地管控,對涉案或受害未成年人的作案點、容留點、接納點、玩樂點、藏匿點、銷贓點一律嚴厲查處,該處罰的一律依法處罰,該取締的一律堅決取締。今年以來,已處罰違規接納未成年人的娛樂場所10家次,關停有關場所3家次。
四查利誘責任。結合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嚴厲打擊組織、強迫、引誘、教唆、欺騙、容留、介紹等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或從事營利性陪侍活動。尤其對未成年人兩人以上結伙實施違法犯罪或未成年人從事營利性陪侍,一律深挖背后是否存在組織者。今年以來,公安機關共查處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案件或從事營利性陪侍活動1起,依法追究2人。(定南縣公安局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