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中黨員干部的行為,是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在基層的具體體現,直接影響著群眾對黨的信任。廉潔奉公的社區干部群體能為社區帶來和諧穩定的發展局面,而社區干部的腐敗行為則會直接損害群眾利益,破壞社區的和諧氛圍。建設清廉的基層社區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通過抓實廉政教育、完善監督機制、培育廉潔文化“三舉措”協同發力。
以抓實廉政教育為要,持續注入“廉動力”。廉政教育是廉潔風氣形成的思想基石,基層社區要因地制宜,多形式、多維度開展廉政教育活動,讓廉潔意識“入人心”。要合理整合和利用基層社區陣地及資源,在社區活動中心、宣傳欄等傳統陣地巧妙融入廉政教育元素,將廉政教育送到“家門口”。同時,探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廉潔文化新媒體產品,通過“村村通”應急廣播播放、講述身邊的廉潔故事等,讓教育“活起來”。此外,舉辦廉政主題的講座和座談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結合“身邊人”“身邊事”等案例,有針對性地開展正反兩方面廉政教育,使廉潔成為社區居民心中的價值追求,夯實“廉風勁吹”的思想根基。
從完善監督機制著手,強化自身“硬約束”。要筑牢“制度藩籬”,建立健全社區財務公開、民主決策等制度,讓權力運行公開透明。要強化社區干部的廉潔自律行為規范,著重加強對社區公共資源分配、項目建設等重點領域的監督。要織密外部“監督網”,拓寬監督渠道,設立舉報信箱、舉報電話等,及時調查和反饋居民反映的問題。上級監督要“有的放矢”,定期對社區的工作進行審計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從而推動形成上下聯動、內外結合的監督網絡,讓基層社區的每一項工作都處于“密不透風”的監督之下,杜絕腐敗現象發生。
用廉潔文化涵養新風,春風化雨“潤心田”。基層社區要挖掘和統籌本地區獨有的地域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并將廉潔文化深度交融到社區文化建設中。通過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廉潔文化主題文藝活動、舉辦廉潔文化展覽等,讓居民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接受廉潔文化的洗禮。探索將廉潔文化與社區的傳統民俗文化相結合,將廉潔元素與民族元素相融合,舉辦具有廉潔內涵的民俗活動。此外,社區可以加強與屬地學校合作,開展廉潔主題班會,手工、書畫作品征集評選等活動,形成“學校—社區—家庭”共倡廉潔之風的氛圍,讓廉潔文化在社區“落地生根”,從而推動基層社區廉潔風氣浸潤人心。(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紀委監委 張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