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公司治理 > 正文

健全激勵保障機制 護航科技創新發展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集團”)牢固樹立“科技強基、人才強基”的鮮明導向,全方位、多層次探索激勵保障措施,持續釋放創新活力動力。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以來,中交集團科技研發投入保持10%以上增速,承擔國家科技創新課題65項,榮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6項、國家專利獎7項,企業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穩居建筑行業第一。

高水平謀劃機制建設,打造科技創新的“中交模式”

一是創新科技人才培養機制。打造行業領軍人才,實施“十百千萬”科技人才工程、戰略科學家(院士、大師)后備“一人一策”培養工程。近年來,共培養產生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獲評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和中央企業創新領軍人才,1人榮獲“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實施優秀科技青年培養計劃,將1000余名青年科技人才主動交流到重點項目、重大平臺上“墩苗壯骨”。暢通人才進步“綠色通道”,對突出科技人才進行直接認定或破格晉升,69人破格晉升副高級及以上職稱,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雁陣格局初具規模。二是探索科技創新攻關機制。通過“揭榜掛帥”,激發人才使命擔當,賦予領軍人才選人用人、團隊考核分配權、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科研經費管理權等自主權,聚力技術攻關。目前,中交集團首個“揭榜掛帥”項目橋梁智能建造的11項成果獲評國際領先水平,4項成果先期進入成果轉化階段。通過“定向委托”,指定4個國家級創新平臺聚主業、攻難關、出成果、定績效。通過“賽馬”機制,摒棄“論資排輩”,推進技術序列職級通道落地,讓專業能力突出的科技人才脫穎而出,26名科技工作者被認定為P8(相當于二級單位總助級)及以上職級。

高目標打造創新生態,營造鼓勵創新的“濃厚氛圍”

一是營造科技創新生態的協同通道。中交科協“內部打造平臺,外部培育生態”,組建青年科協和女科技工作者之家,資深專家委員會作用得到發揮。向中國科協推薦高層次專家40余人,11人次入選中國科協“青托工程”。二是打通產學研結合的互動通道。擴大國際科技合作,中交集團成為BSI戰略咨詢委員會首位中國成員,聯合中國科協推進國際工程師互認,與英國卡迪夫大學、荷蘭三角洲研究院等國際科研機構開展聯合研究。深化國內創新協同,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實施戰略合作,聯辦科技人才培訓。積極引導各單位推動科技合作,中國路橋與哈工大聯合申報聯合實驗室項目,中國港灣與澳門科技大學共建“澳門海洋工程與環境研究中心”。三是打通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通道。多措并舉激勵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研發費用視同利潤予以加回等政策舉措,加大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重點新材料和首版次軟件的應用,促進創新成果“攻出來”“用起來”。中交集團工程軟件技術研發中心將商業化凈利潤分成70%專項激勵軟件研發專職團隊,走出一條“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生效益”的發展道路。

高質量落實激勵政策,突出激勵創新的“導向作用”

一是發揮考核激勵的“指揮棒”作用。“一業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對37家不同板塊企業差異化設置“科技創新”考核內容,權重不低于10%。對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以及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的研發投入增量,提高利潤加回比例至150%。扎實開展做實研發費用專項工作,對于研發費用不準不實的予以追溯調整。二是發揮總額激勵的“風向標”作用。用好激勵舉措“組合拳”,對4個國家級創新平臺、3個科改企業、5家承擔專項攻關任務單位的9個核心技術團隊年度單列工資總額近5億元,科研人員人均工資復合增長超過8%。創新工資總額決定機制,中交(天津)生態環保院試點國資委工資總額動態調整機制取得顯著成效,2023年推廣應用到天航局疏浚裝備中心。三是發揮中長期激勵“助推器”作用。一航院、三航院等16家企業實施科技型企業崗位分紅和項目收益分紅激勵,激勵核心骨干600余人,人均年分紅近4萬元,中國交建、振華重工實施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科技人才占比近1/3,通過利益共同體機制設計激活發展“新引擎”。同時,升級創新平臺重點激勵保障措施清單,激發創新熱情、提高產出效率,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一次性通過評價復審,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通過科技部優化重組,1個共建實驗室獲批交通運輸部綜合交通運輸理論行業實驗室,高端平臺作用進一步顯現。(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