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法寶。蓬江區國資局自覺謀劃推動國資國企改革,著力抓好頂層設計、健全體制機制,打通資產資源資金轉化通道,向結構重塑、機制重構、管理重整、業務重組要效益、要價值、要生產力,為再造一個新蓬江的歷史使命貢獻國資力量。
結構重塑,在頂層設計上搭建國資國企改革的“四梁八柱”
推進國資監管機構內設股室優化,每個股室的職能行使更聚焦、對企業的服務指導更高效、對資本的監督管理更到位,為改革全面系統地展開以及發展事項的快速協調處辦提供了有力的組織支撐。印發《蓬江區區屬國有資本布局優化改革工作方案》及相關細化方案,為區屬企業矩陣式發展模式明確了路徑和方向。其一,產業歸位。深入實施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形成文化旅游會展、城市更新建設、資源資產投資、園區開發建設四大板塊。其二,資源歸集。深度挖掘區位資源及特許經營、特殊行業資質等無形資產,通過市場化平臺化開發經營,放大全域資產經營收益。其三,主業歸核。加快上下游垂直整合、同類業務專業化橫向整合,培養“鏈主”型企業,以點帶面,形成協同發展、相互支撐良好業態。其四,風險歸控。積極拓展中長期、低成本融資通道,加快資債結構調整及綜合利率壓減,推動提升國資國企資本運作能力和區域風險防御能力。
機制重構,加快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構建邊界清晰、治理有力的引領機制。堅持業務發展到哪里,組織架構就覆蓋到哪里。二是堅持對標先進,構建算法簡明、規則透明的市場化績效考核及薪酬分配機制。推動對不同行業領域、發展階段的區屬企業實行差異化分類考核,形成規范有序的分配格局。三是堅持實績導向,構建市場化人員聘用機制。構建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工作人員能進能出、收入待遇能增能減的合理流動機制。
管理重整,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一是壓縮管理層級,構建“短平快”決策模型及差異化授權的集團管控模式。二是管住關鍵環節、關鍵節點,健全協同高效的監督機制。加強與審計、紀檢監察、巡察等外部監督力量的有效銜接,建立發現問題、督查整改、強化追究的聯動工作機制。三是創新技術引領,建立數字化智慧化企業風險防控體系。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管理與數字化業務創新融合模式,形成12個應用場景覆蓋下的7類42項監管指標,實現對資產獲取、登記、招商、租賃、盤點等“一屏可視”。
業務重組,突出提升國有企業價值創造能力
一是通過項目建設,發揮長期資本運作功能,加快構建要素型大平臺。其一,大園區、大招商,鏈式思維拓展空間,儲備發展動能。其二,新賽道、早部署,向“新”求“質”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其三,民生事、強擔當,牢記“國企為民”的屬性。二是通過資產盤活,加快形成可持續性收入,全力優化資債結構。堅持“全面梳理、摸清家底,量體裁衣、‘資’盡其用”的盤活原則,切實提高資產使用效益。
文化重鑄,充分激發企業凝聚力和內生動力
一是凝聚思想共識,提升文化自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把握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新要求,立足國有企業定位使命,自覺擔當以優秀企業文化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光榮責任。二是厚植文化底蘊,增強文化自信。廣泛組織企業職工參觀紅色革命基地、開展黨課等活動,賡續國企紅色基因與光榮傳統,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紅色文化的精髓涵養企業文化。三是講好企業故事,實現文化自強。大力培育和弘揚勞模精神、企業家精神,提倡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積極宣傳國資系統內的重大工作成效亮點、優秀職工代表,逐步構建具有蓬江國資特色的國有企業文化體系,推動“文化強企”建設各項舉措和任務落地。
篤行致遠,以實踐經驗鋪筑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一要做好“大國資”頂層設計和戰略牽引。要堅持改革目標和原則,明確國有資本戰略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集中向服務中心工作、服務城市建設、服務民生事業、服務產業體系等重點板塊進行投入布局,合理優化資金資本調度。二要形成“系統化”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加快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完善人崗適配和市場選聘相結合的選賢任能機制,健全更加精準靈活、規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機制,全面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新型經營責任制,促進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和企業運營水平提高。三要完善“全方位”監管保障和風險管控。聚焦“高效、合規、智慧”三個核心,通過垂直管控模式、內外部審計監督聯動、數字化技術運用等方式健全國資監管體制。推動監管流程、監管模式和監管手段標準化智能化專業化。四要實現“穩增長”效益轉化和收入回報。加快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培育、民生保障改善等重點領域項目投資建設和落地產出,切實推動國有企業轉型升級、降本增效。五要堅持“雙融促”黨建引領和業務融合。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改革的全過程各方面,強化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強化“一企一特色”黨建品牌建設,促進黨建與業務經營雙融雙促。
責編:張 凡/美編:石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