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資國企工作。從“1+N”構建改革“四梁八柱”“三年行動”把“路線圖”轉化為“施工圖”、深化提升行動持續鞏固改革成果,國資國企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站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全局,對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明確目標、提出要求,統籌謀劃、一體推進。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國有企業聚焦主責主業,強化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要著眼數字經濟發展大趨勢,加快數字化轉型。為此,需要厘清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數據驅動邏輯、推動形成自上而下的數智思維和數治文化、全面提升國有企業的數治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
數據驅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改革邏輯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現代化的企業。國有企業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主體和力量,要著眼高質量發展目標,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強化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一是跳出傳統資源依賴路徑,探索數據驅動創新的發展新思路。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需求的現代新國企,需要打破傳統國有企業發展的資源依賴路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這意味著,依賴自然資源已不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提升國有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才是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為此,要積極擁抱并引領數字經濟發展新趨勢,主動探索數據驅動治理、數據驅動創新、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國企發展新思路。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重要創新要素,數據正在改變傳統的創新基礎設施和創新行為模式,重塑創新資源要素的配置方式,重構科技與產業的轉化關系,賦予創新生態鏈條上各類創新主體新的使命并重構主體間的生產關系。如果說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海量數據基礎和先進數字技術則成為驅動創新的關鍵變量。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數字技術的持續迭代,有利于提升國有企業的創新能力,提高國有企業以創新助力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效能。為此,國有企業要積極擁抱數字經濟發展新趨勢,做數據驅動創新的示范者,做數字化創新生態的塑造者,做數實融合的引領者。
二是著力打造“治理+技術”綜合驅動的現代國企發展新方式。現代新國企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為資源要素的配置能力以及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綜合創新能力。提升資源要素配置能力和配置效率對現代新國企的治理能力和治理創新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構建立足國家戰略、著眼可持續發展、支撐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推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創新型治理體系和治理結構,以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治理體系支持和支撐現代新國企的創新使命履行。
科技創新力是現代新國企的競爭內核,體現為其對科技創新資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和自主科技創新、原始科技創新能力。為此,需要以歷史縱深、全球視野、開放思維、前瞻眼光,著眼創新型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的戰略目標,以系統觀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數據鏈、知產鏈、品牌鏈、價值鏈的多鏈融通共創。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堅持治理創新和科技創新綜合驅動。國有企業綜合創新力轉化為新質生產力,離不開高水平數字化治理和數智化創新的支撐。
推動形成自上而下的數智思維和數治文化
數據驅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邏輯,不是數字技術或智能技術的簡單嵌入,不是簡單的信息系統建設問題,而是一個關于數字經濟時代如何形成自上而下一體化的數智思維和基于數據價值認同的數治文化,以及建設更具生命力的數智化生態體系問題。
一是打破“界域”,形成全員數智思維和企業數治文化。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關鍵要做到“思維先行、文化培根”與“技術先進”的深度融合。缺乏數智思維和數治文化土壤是國有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的主要障礙。傳統的建信息系統的工具思維局限下,容易出現“各建各的系統”“各搭各的平臺”,數據煙囪林立,數據“千島湖”難以貫通等問題,數字化轉型“成本-效益”偏低,部分數字化系統有待盤活和提高使用效率。為此,需要跳出傳統的經驗主義和“一畝三分地”的短期思維,打破“數據孤島”,自上而下地形成“讓數據說話,用數據治理,數據釋放價值,數據驅動創新,創新賦能發展”的全員數智思維和企業數治文化氛圍。
二是堅持系統觀,構建更具生命力的數智化生態體系。無論是針對個體企業的內部治理數字化轉型,還是涉及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企業間數字化轉型,均需回歸至數字化轉型的初衷與目標。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目標不應僅限于建立信息系統,而應致力于實現以數據為核心驅動的價值創造。這意味著,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內要實現立足企業發展整體戰略的“橫向協同與縱向貫通”,對外要朝著產業鏈優化和價值鏈重塑目標推動數據流通共享和以高質量產業鏈數據驅動的價值共創。由此可見,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屬于“一把手工程”,需要堅持系統觀念,高位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實施,形成企業與員工、客戶、供應商、合作伙伴等利益相關者共治共創共享的數智化生態體系。
全面提升國有企業數智化治理和價值創造能力
國有企業要善于抓住新一代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的機遇,全面提升數智化治理能力,把治理能力轉化為可持續的價值創造能力,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為此,國有企業要以高度的戰略思維和前瞻眼光,在打造高質量“數智底座”、打造數實融合領域發展新優勢、打造面向未來的復合型數智化創新人才上下功夫。
一是著力打造“新技術應用+內部治理創新”相結合的高質量“數智底座”。高質量的數智底座是國有企業高質量治理的重要基礎設施。打造高質量、一體化的“數智底座”需要堅持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高度契合。要積極推進新技術創新和應用,鼓勵形成國有企業與第三方數字化服務機構、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數字技術共創和共用機制。運用5G、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北斗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符合企業主責主業運行特點和發展需要的“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布局敏捷高效可復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基礎設施,充分統籌整合資源,形成集團級數字技術綜合賦能平臺。扎實推進企業治理優化、場景創新,以治理創新引領技術創新和應用,以技術創新和應用賦能企業高效治理。通過“新技術應用與內部治理創新”雙管齊下,構建企業全域數字化治理體系,提高企業“人業財資采”等全要素全流程一體化數智鏈接綜合能力,切實提升國有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和核心競爭力。
二是積極推進“兩化融合”,加快培育數實融合領域新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是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修課”。一方面,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鞏固提升傳統發展優勢。積極推進數據驅動創新發展戰略,鼓勵資源依賴型等傳統產業加大新技術應用和新模式、新業態拓展。鼓勵國有企業積極引領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積極發展工業互聯網,降低傳統產業綜合運營成本,提升資源要素綜合配置效率和綠色低碳化水平。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要提升數據要素價值運營能力,打造數字產業化競爭新優勢。數據要素價值運營催生新質生產力,有效改進資源要素配置方式和配置結構,提升治理和經營績效,創新國有企業價值運營模式。國有企業要積極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拓展數字產業化發展新賽道。推動數據跨域流通共享,強化數據資產價值運營,依托專業化市場化數據資產運營平臺打造數據驅動創新的“第二增長曲線”。著力培育行業領先的數字化服務龍頭企業。產業鏈供應鏈“鏈長”企業要聚焦集成電路、基礎軟件、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關鍵核心數字技術領域,強化集成研發力度,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協同和高效轉化。著眼國有企業主責主業,統籌整合高質量數據資源和數智化能力,前瞻性布局數字產業化新領域新賽道。
此外,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培育一批面向未來的復合型數字化人才隊伍。人才是第一資源,國有企業強化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要牢牢扭住人才這個核心要素。數字經濟時代,國有企業的數智化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的提升,離不開面向未來的復合型數字化創新人才隊伍的支撐。國有企業要加快存量人才隊伍的數字化思維和素養提升,積極推進“全員數字化”轉型,形成不同參與主體共同理解和認可的數字化轉型話語體系;積極引進高水平、創新型、復合型數字化人才,動態優化人才梯隊和結構;著力培育人才價值和數據價值疊加釋放的數治文化環境和薪酬激勵機制、創新容錯機制,鼓勵大膽創新探索。
責編:馮一帆/美編:王嘉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