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縣裝備制造產業園。(圖片由資中縣委宣傳部提供)
悠悠沱江水,千年資州城。資中,古稱資州,公元前135年置縣,是成渝線上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近年來,資中縣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全力推動項目建設,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資中縣大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校共體、醫共體建設,打造平安資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招商工作實現突破 主導產業聚鏈成勢
12月4日,資中經濟開發區鳳凰工業園,四川卓美服飾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全自動吊掛式流水生產線正開足馬力,抓緊生產羽絨服、棉衣等各種成衣。
四川卓美服飾有限公司是資中縣今年招商引資落地的重點企業,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了不到半年時間。
今年以來,資中縣推動全員全域全力招商,把招商引資作為全縣三件大事之一來抓,努力在招大引強上再聚力,在項目建設上再聚勢,在服務保障上再聚心。截至11月中旬,累計簽約項目67個、總投資122億元,項目個數超前三年總和,招商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截至目前,今年招引的企業中已有10家實現投產。”資中縣投資促進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資中縣組建輕工紡織、裝備制造和食品飲料3個專班,大力開展以商招商、鏈主招商、產業招商,形成以資中縣投資促進服務中心牽頭、3個專班重點攻堅、22個鎮全面出擊的“1+3+ 22”全員全域全力招商格局。
招商引資企業為何能快速落地?這與資中完善的配套設施和服務保障息息相關。
12月4日,資中鳳翔工業園標準廠房項目施工現場,4臺吊車忙著吊裝鋼梁,工人們正進行焊接作業。該項目總建筑面積約8萬平方米,預計年底完工,將為企業落地提供堅實的場地保障。
此外,資中縣還出臺工業倍增“1+ 10”政策體系、重點企業用工保障24條等政策措施,設置3000萬元中小企業應急轉貸資金,出臺便民利企16條措施,推行企業用電“三零”“三省”服務,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設立3個營商環境監測點,聘任7名營商環境監督員,搭建政企溝通平臺,常態化舉辦“親清直通車·政商雙周懇談會”,為206戶企業解決用能、用工、融資等困難。
今年1至9月,資中縣10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9項排名內江市第一方陣,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以食品飲料、新型材料、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為主導,配套發展綠色能源、輕工紡織的“4+2”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初見成效,呈現集群發展、成鏈發展的態勢。
教育醫療資源下沉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10月22日至23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教師集體磨課活動在資中縣重龍義務教育校共體總校舉行,來自總校和分校的名師工作室成員、青年教師等齊聚一堂,通過深入溝通交流,以團隊形式打磨精品教研課,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為進一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全縣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城鄉融合發展之路,今年資中縣全面啟動校共體建設工作,組建“5+3”共8個校共體。“5”,即組建5個義務教育校共體,分別是水南、重龍、萇弘、實驗、球溪義務教育校共體;“3”,即組建3個由省級示范高中輻射帶動縣域內規模初中的校共體,分別是資中二中、球溪中學、資中一中校共體。
資中縣建立以校共體總校牽頭的教育高質量發展運行機制,實行黨組織、編制、人員、財務、安全、教育教學“六統一”運行管理模式,實現管理共建、師資共配、研訓共聯、文化共育、資源共享、質量共升、發展共贏,打破城鄉校際壁壘,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曾敏梅原本是資中縣雙龍鎮中心學校的數學教師,成立校共體后,她從分校來到總校任教,雖然教學任務更重了,但她也得到鍛煉,提升了教學技能。“總校形式多樣的教學研討活動,讓我學到了優秀教師的上課模式及教學思路,收獲非常大。”曾敏梅表示。
11月3日,59歲的夏某因胸部不適,到資中縣人民醫院醫共體歸德分院就診。歸德分院第一時間通過胸痛中心微信群,把患者的基本信息傳送到資中縣人民醫院醫共體總醫院。總醫院接到通知后,120迅速出診,胸痛中心、急診科、介入室等科室立即做好相關準備,開啟雙向轉診綠色通道。
去年9月,資中縣人民醫院醫共體總醫院和資中縣中醫醫院醫共體總醫院揭牌儀式舉行,全縣22個鎮衛生院分別納入這兩個醫共體。
通過全力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資中縣將全縣醫療資源整合成“一盤棋”,實施人員、編制、崗位、經費、工作、財務、藥物、信息、質量、醫保“十統一”,把更多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引向基層、投入基層,全面提升縣域整體醫療服務水平。
自資中縣醫共體成立以來,已開展遠程影像診斷14萬余人次,遠程心電診斷11萬余人次,基本形成“常見病在鄉鎮,大病不出縣”的就醫新格局。
推動平安資中建設 讓老百姓更有安全感
11月14日上午9點,資中縣“船城義警”微信小程序管理員發布了當天的工作任務,不到20秒就被搶完了。
去年2月,資中縣成立“船城義警協會”,從事收集社情民意、服務社區居民、管理實有人口、組織安全防范、維護治安秩序等工作。協會從最初的30余人到如今的2500余人,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船城義警”。
今年7月13日晚,因持續強降雨,水南鎮碧桂園小區車庫面臨被淹沒的風險,19名船城義警隊員迅速集結,投入救援工作中,他們在水中清除雜物,加快排水速度。泥土中雜物很多,幾名隊員的手被碎玻璃劃傷,依然堅持作業。還有的義警隊員積極幫助物業工作人員搬運防洪沙袋,將被困群眾安全送回家中,最終消除了風險。
資中縣還堅持專群結合,廣泛匯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推動形成群防群治平安建設新格局。資中縣公安局整合10余家行業協會,組建公益性的平安聯盟;組建“船城大媽”隊伍,協助社區民警調解婚戀及家庭糾紛,組建“護企義務隊”,協助開展涉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助力營造安全穩定的營商環境;創新“十戶聯防”工作機制,組織街面商鋪以十戶為一組,配備安防器材,打造“1分鐘自救、3分鐘互救、5分鐘專業處置”的最小應急作戰單元體系。
“通過創新打造‘船城義警’群防群治品牌,有效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巡邏防控、矛盾糾紛化解等平安建設活動,構建上下聯動、縱橫互動的社會治理體系,縣域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實現‘兩降三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資中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資中縣還打造了19個城市社區警網融合工作站,由社區民警、輔警及警務助理、網格員共同推動各項網格事項落地落細,形成警網融合基層治理工作合力,2023年以來共收集治安線索1.6萬余條,有效暢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四川日報記者 張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