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人需要時時補充新知識,方能心靈澄明;改革亦需要注入活水,方能擁有新動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人是源頭活水,教育、科技等一系列改革均需要人來執行。要讓人才活起來,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礎性支撐。
教育為基,在蓄力上高瞻遠矚。后繼有人,才能經久不衰,才能薪火相傳。崗位斷層、青黃不接,對工作進展、地區形象等均有影響,需要做好人才教育培養工作,促進人才青黃相接,為改革持續蓄力。要摸清地區人才需求,形成階梯式培養計劃,按照一定比例建立老中青人才數據庫,采取“老帶新”“一對一”的方式做實人才培養工作。要聚焦科技、民生、醫療等改革需求培養人才,注重培養人才技術開發、社會服務、學術研究等能力;推動地區高校根據地區需求設置相應專業,著力提高人才專業技術水平,促進改革事業后繼有人。
人才為底,在增力上善作善為。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改革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新困難、新挑戰,需要更多的人才群策群力,方能攻克重重難關,將困難和挑戰變成新機遇,激發改革新活力。要強化地區發展和人才隊伍分析研判,深入調研人才現狀,深挖人才資源,補足人才短板。要在人才引進上下功夫,結合區域發展實際,通過待遇保障、情懷感染等方式吸引人才,引導人才回到家鄉服務家鄉。要注重激勵人才發揮作用,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在技術創新、推動發展、科研成果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要予以獎勵,形成比學趕超氛圍,激發人才潛力,增強人才活力,促進人才擔當作為。
創新驅動,在用力上求實見效。創新是改革“助推器”,人才是創新的源泉,唯有在人才使用上出實招,培養創新型人才,方能推動改革見實效。要在人才使用上求新,建立人才交流輪崗機制,讓人才在經濟建設、改革攻堅、維穩處突、為民服務等重要崗位輪崗鍛煉,釋放人才潛能,避免人才長期從事同一崗位工作導致工作缺乏熱情、思維固化。要激發人才創新創造能力,以創新驅動改革進一步深化,讓人才走出去,學習先進地區經驗、見識先進技術、擴展人才視野;要做好人才保障,讓人才全心放在創新發展上,確保人才敢創新、能創新,為改革事業提供新動力。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要堅持在人才上做文章,更有效地激發人才潛力,發揮人才作用,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為豐富、更為強大的人才力量。(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委組織部 蕭炎)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