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層為重點”是新時代我國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的重要內容之一,鄉村醫療衛生工作處在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位置。全面加強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常態化筑牢守護鄉村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是維持廣大百姓幸福感的“承重墻”,也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和共同富裕的堅實保障。
多措并舉壯大鄉村衛生人才隊伍。在傳統“赤腳醫生”隊伍漸行漸遠、新生代衛生健康人才持續被城市虹吸的當下,打造一支有能力且留得住的鄉村“健康守門人”隊伍是保障廣大鄉村人民群眾健康的核心要素。要多渠道引導高素質衛生健康人才扎根鄉村,完善訂單定向醫學生、大學生村醫等引才政策,探索“縣聘鄉用、鄉聘村用”機制等,為鄉村引進衛生健康人才鋪設“綠色通道”。要加大基層衛生健康人員培訓力度,堅持問題導向,找準當前的弱點、難點,針對性開展培訓,做到因需施教。同時,要在待遇、職稱等方面更多地向鄉村傾斜,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完善補助保障政策、拓寬發展空間,讓廣袤鄉村大地成為高素質衛生健康人才安心施展能力、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
因勢利導優化鄉村醫療衛生服務硬件。傳統的“老三樣”已無法適應新時代迅猛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近年來不少在鄉村醫療機構就業的大學生面臨設備落后、工作重復且難度低致使多年所學無用武之地的窘境,配備優質硬件設施是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的必要條件。當前,智能化設備是鄉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各地應積極引導新質生產力融入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探索“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智慧醫療模式,為鄉村百姓提供個性化、多元化醫療服務。例如引進數字化醫療檢驗系統,讓鄉村百姓就診時能夠“多征共檢、即檢即出”;引進“云醫療”系統,實現遠程就診,引導廣大鄉村百姓在“家門口”獲得高質量服務體驗,實現“小病不出村”。
堅持不懈完善醫療衛生資源共享機制。推動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共享能為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提供最直接幫助,是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另一重要舉措。一方面,要逐步建立統一的數據平臺,打通區域、層級、門類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病歷、健康檔案、基本公衛等信息的互聯互通,促進醫防融合,提高服務質效。另一方面,要完善上級醫院對鄉村的定點幫扶機制,持續強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大力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錨定鄉村醫療衛生服務短板推動人員下沉、技術下沉、管理下沉,常態化開展鄉村“巡回醫療”和“巡診派駐”,打通優質醫療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鄉村大地“天天有專家,周周有名醫”,顯著提升鄉村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人民政府 程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