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新思想 > 權威解讀 > 正文

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植入大學生心靈

作者:韓強(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加強對青少年的歷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小就植入孩子們的心靈。”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搖籃。遵循青年學生成長成才規律,自覺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育人全過程,凝聚各族師生民族團結共識,是高校服務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題中應有之義。

把強化理論武裝作為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必須立足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遵循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科學揭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既對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也為將這一理論體系融入高校育人全過程提供了指南。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高校育人全過程,要自覺強化理論武裝,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正確認識和深刻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的理論基礎、文化淵源、時代內涵。同時,發揮高校資源優勢,搭建多樣化的師生理論研究平臺,組建學科交叉的梯隊性研究隊伍,為加快形成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注入不竭動力。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斷鞏固各民族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要從高校育人全局出發,把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貫穿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發揮好課堂育人主陣地作用,開發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課程,不斷挖掘課程育人資源。同時堅持學生在哪里,育人陣地就在哪里的理念,借助校內外各類活動平臺,通過專題讀書班、交流分享會、巡講團、藝術展演、田野調查等多種方式,開展全面系統的民族團結理論學習活動,營造濃厚的民族團結教育校園氛圍,引導青年學生深化體認、凝聚共識,自覺以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武裝頭腦。

以認同教育構筑共有精神家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五個認同”凝結于各民族締造和捍衛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生長于各民族互鑒融通、兼收并蓄的偉大實踐,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也是高校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著力點和關鍵處。加強青年學生“五個認同”教育,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不斷創新和發展育人路徑,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青年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要堅持學校黨委統一領導,全校上下一盤棋的育人格局,吹響校內組織、宣傳、團委、學工、教務等各部門協同聯動集結號,切實實現“五個認同”教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推進,有效凝聚育人合力。要牢牢把握學生代際特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載體,深入廣泛開展國情教育、政治理論教育、歷史文化教育等,不斷提升學生的站位和認知。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開展廣而精的文化育人活動,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高校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行為文化建設,在潤物無聲中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高校青年學生的自覺信念。要從歷史和現實中把穩民族團結之脈,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在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發展史中,在面向未來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新征程中,探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要旨和依歸,為青年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給養。

以社會實踐推進交往交流交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途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要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在社會實踐和日常生活中尋找交往交流交融的落腳點。高校要通過建立長效化實踐育人機制,引導青年學生不斷磨煉本領、增長才干、以知助行、以行踐知,以蓬勃朝氣和創造活力推動中華民族團結進步、永續發展。知信行統一,就要在社會實踐中貫通所學理論與國情社情。要進一步充實實踐育人的形式和內容,緊密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錨定國家重大節日、重要歷史事件或社會熱點等,創設多樣化的教育實踐活動。充分挖掘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歷史遺址等中華文化資源,打造調查研學等社會實踐品牌項目,為學生深入各民族地區,面對面接觸、沉浸式體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演進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歷程提供更多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身民族地區志愿服務、鄉村振興、教育幫扶、基層調研,在服務民族地區繁榮發展的鮮活實踐中,增進對民族團結進步的切身體悟,深化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論認知和情感認同。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高校必須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育人全過程,用心用情讓民族團結之花開滿校園,讓高校育人主陣地成為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撐,助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責任編輯:張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