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定南縣積極探索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新方法,大膽實踐,推出“三聯三定”工作機制,“三聯”即鎮(城市社區)黨(工)委與流動黨支部結對聯建、流入地與流出地雙向聯管、流出地黨組織班子成員與流動黨員結對聯系,“三定”即定工作職責、定管理內容、定運行機制,切實推動流動黨員管理質效齊升。
嚴密組織體系,確保流動黨員“流有所管”。定南縣通過鎮(城市社區)黨(工)委與流動黨支部結對聯建、流入地與流出地雙向聯管、流出地黨組織班子成員與流動黨員結對聯系,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聯系網絡。依托在外商會、行業協會和大型企業,在北京、廣州、深圳等流動黨員集中地成立10個流動黨員黨支部,由8個鎮(城市社區)黨(工)委與流動黨支部結對聯建,并選派1—2名黨建指導員、專兼職黨務干部,常態化開展實地共建活動,覆蓋流出黨員570余名,及時了解流動黨員訴求,引導流動黨員積極參加組織生活,自覺履行黨員義務。建立流動黨員“雙重管理”機制,推行“1+N”雙向聯系機制,推動流出地黨組織每名支委委員結對聯系3—5名流動黨員,落實流入地、流出地黨組織齊抓共管責任,實行信息雙向聯通、教育雙向聯抓、管理雙向聯動,推動流動黨員的管理由“兩不管、兩頭松”向“兩地管、雙落實”轉變。
明確工作職責,確保流動黨員“流有所向”。通過定工作職責、定管理內容、定運行機制,確保流動黨員“流有所向”。明確職責清單。落實流動黨員管理工作責任,明確流出地、流入地、流動黨員黨組織,流動黨員4個主體管理職責,列出管理工作事項和具體要求18項,通過明確各主體職責,強化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健全運行機制。各相關黨(工)委各明確1—2名干部專門從事流動黨員管理工作,協調社會各方為結對聯系的流動黨員黨支部開展活動提供支持,加強經費保障,支持流動黨員黨支部開展黨員教育管理活動。豐富活動載體。采取設立黨員示范崗、開展黨員承諾踐諾、組織志愿服務等方式,發揮流動黨員信息廣、思路寬、人脈多等優勢,開展為家鄉建言獻策、牽線搭橋活動10余次,引導流動黨員在本職崗位上履職盡責,助力家鄉發展。
鮮明激勵導向,確保流動黨員“流有所為”。建立全面、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確保流動黨員“流有所為”。強化干事激勵。將開展流動黨員管理情況以及開展結對共建情況納入年底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將流動黨員黨支部反饋的流動黨員學習、工作和現實表現情況作為年底民主評議黨員參考依據,激發各黨(工)委和黨員干事創業的熱情。強化榮譽獎勵。協調流入地給予定南籍流動黨員與本地黨員同等的權利和義務,廣泛吸收流動黨員參加黨員代表會議和社會活動,對工作中表現優秀的流動黨員按規定程序推薦為各級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代表或委員人選,增強流動黨員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強化政治鼓勵。對有情懷、有能力、有口碑,能帶領群眾致富、參與家鄉建設的優秀流動黨員,通過選拔任用后備干部、培養幫帶等方式逐步培養為村干部,為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注入新活力。2023年以來,已吸納30名流動黨員作為村級后備干部,14名優秀流動黨員進入村“兩委”班子。(中共定南縣委組織部 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