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產業轉型發展,需要在優化結構上下功夫。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深化改革賦能高質量發展,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全面盤活閑置資源,因地制宜合理策劃業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2024年預計全年一二三產比重調整為5.7:67.5:26.8,煤炭占二產比重較2023年下降8%,鋰電池、化工、新能源占比穩定上升,三產增長5.3個百分點,對GDP貢獻率達71.7%,產業結構進一步調優,后勁持續增強。
“一產固本”做增量
做強大寨農業品牌,走好有機旱作特優之路。昔陽縣溝壑縱橫,山地丘陵占總面積的94%,一產發展受到制約。全縣打破區劃界限,以溝域為單元,規劃13條溝域產業廊帶,全面盤活提升現有的趙壁川有機旱作高效農業、界都藥茶產業、孔氏西太行干鮮水果、三都萬頭肉牛養殖加工等十大農業產業園。做大做強干鮮果、肉牛、肉兔等8條全產業鏈,建成北畝梅花鹿、太行山板栗、東冶頭種豬繁育三個華北最大的特色基地。對全縣農業合作社運營情況開展調研,盤活經營不善、管理低效、模式單一的合作社,對接園區、納入鏈條,扶持9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帶動167個合作社全過程參與經營銷售,促進村集體增收、農戶致富,前三季度一產固投增速32.4%,全市第一。
“二產強縣”提質量
大力發展數字產業,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1000P算力的大寨智算中心,布局“5G+智慧昔陽”,加快智慧化場景在未來農業、城市建設、企業發展、生活服務、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應用,面向全省乃至全國提供算力服務。盤活華陽樹脂項目,發展綠色化工,簽約投資100億元的“綠電轉化氫+N”項目,投產后可實現25億元產值,提供1000余個就業崗位;緊盯全市甲醇經濟“一號工程”,建成甲醇加注站、撬裝站3座,加速甲醇重卡推廣應用;深化能源革命“五個一體化”,推動煤基固廢再生資源材料等項目落地;盤活李家莊露天煤礦開采生態修復治理區2000畝土地,為尚太四期項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目前啟動了其中1000畝建設年產20萬噸的鋰電負極材料項目,加快招引鋰電正極、隔膜、電解液等配套產業,全力構建鋰離子電池全產業生態;發展“風光電”新能源產業,打造全市最大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夯實工業轉型支撐,持續壯大“美麗花園”工業體系。
“三產富民”強變量
用好全省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避暑旅游目的地、文旅賦能大縣城試點三張“金字招牌”,發展全域旅游,盤活“紅大寨、老街區、古村落、好山水、舊廠礦、閑院落”等資源,謀劃實施重點文旅項目15個,構建農文旅深度融合新場景,不斷提升“最美昔陽紅”文旅品牌知名度。
盤活“紅大寨”。立足大寨紅色文化和生態資源,打造人文生態博物館,加快大寨5A景區創建。盤活原有的火車皮窯洞,配套建設供暖、供水等基礎設施,打造大寨窯洞民宿118間,今年“五一”運營以來,客房持續爆滿,累計入住1.5萬余人,營收480萬元。改造大寨舊村,對村內農家樂、門店統一提檔升級成民宿,開發人民食堂、大虎牧場勞動研學基地、非遺工坊、情景演出等業態;盤活狼窩掌等110畝梯田,栽植連翹、向日葵、高粱、蕎麥、油菜等彩化經濟作物,將單一玉米種植變為“七彩梯田”,大寨從單一的參觀性景區升級為體驗式綜合游覽區,游客接待量由原來一年的30萬人突破至今年前三季度的60萬人,帶動戶均收入達10萬元以上。
盤活“老街區”。盤活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的上城街,完成供熱供水、地下管網、路面鋪裝等基礎設施建設,惠及周邊群眾1萬余戶。通過空間改造、氛圍營造、情景創造、美食變造四個維度,植入農特產品、民俗表演、地方美食等業態,打造文創集散地,規劃演藝、市集、花車巡游等多個表現空間,打造了集全天候消費、游玩、文化體驗于一體的“那年昔陽”特色民俗街區。7月13日運營以來,入駐商戶60家,直接帶動1400余人就業,日均接待游客3萬多人次,營業額達1000余萬元,臨街商鋪營收是過去的10倍,綜合收入1.2億元。國慶期間吸引游客40萬人次,帶動西南溝旅拍等多個農文旅場景持續火爆,全縣游客量增至420萬人次,比2023年增長了14倍,一條街經營一座城、帶火了一座城。
盤活“古村落”。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做好古村古院文章。巴洲村借助城郊區位優勢,利用原來的舊公園建設森林親子樂園、共享農場、中小學生勞動實踐基地、農業觀光園等,運營4個多月吸引2萬余人次游玩研學,200余人認領菜園,帶動村集體增收15萬元;盤活西南溝村古村落,改造清代民居毛家大院,植入鄉村美食、婚禮慶典、古裝旅拍、太極康養等業態,打造幸福家庭旅拍基地、傳統禮儀傳承基地、太極文化養生基地,打造“花間曉院”民宿、“毛家小館”餐館、文創院子,推出泥爐小院特色砂鍋、圍爐養生功夫茶等冬季特色餐飲。5月份運營以來,累計接待游客13萬余人次,國慶期間單日突破萬人,營收360余萬元;長嶺村盤活村內古院落,實施“五彩梯田·秀美畫卷”“古村盤活·秀樓民宿”等工程,布局非遺工坊、特色民宿、鄉村研學等業態,入選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南莊村盤活利用二月河故居,創建二月河文學藝術村,發展沉浸演藝、親子游樂、特色夜游、主題餐飲等業態。
盤活“好山水”。依托全縣94%的山區地貌、14條大小河流以及獨特的氣候生態優勢,利用已經修成的680公里戶外越野步道,串聯115個村莊,發展鄉村旅游,打造康養休閑度假產品。崇家嶺村盤活森林生態、閑置房屋等資源,謀劃實施森林康養、親水民謠碼頭、環山自行車賽道、林間棧道等項目,建成星光營地27處、太空艙5個。今年以來,共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促進村集體增收60萬元,吸納長期務工人員120人,人均增收1.5萬元。郭莊村按照“村庫聯動、以水興村”理念,盤活水庫資源和閑置辦公區,打造“壩上淼蘆”湖景民宿70間,建設營地帳篷100個,發展皮劃艇水上運動、露營燒烤、觀光采摘等業態,打造省級水利風景區,吸引游客1.6萬余人,帶動各類消費45萬元。沾尚村立足瀟河源生態優勢,盤活閑置用房等資源,利用廢舊材料打造瀟河源文化主題公園、酸菜坊、辣椒坊等“十景六坊”,建設“無廢村莊”,成為美麗經濟新名片。
盤活“舊廠礦”。盤活改造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廢棄水泥廠,打造華北首個短劇拍攝基地、國內首個工業主題影視拍攝基地,“六通一平”正在推進。利用廢舊采礦區,謀劃礦坑生態修復及運動園項目,發展跑酷運動基地、極限探索公園、汽車營地、越野摩托訓練基地等業態,讓廢舊資源變成富民產業。
盤活“閑院落”。盤活鄉村大量的閑置房屋院落改建民宿,推出“大寨窯洞、昔陽院子”民宿品牌,打造太行民宿集,“溪宿”、柴火小院、夢葫蘆山莊等6家民宿入選山西省太行人家。南郝峪村立足毗鄰A級景區優勢,盤活舊學校和集體閑置用房,建成“溪宿”精品民宿,今年吸引游客2萬余人,入住6000余人次,盈利85萬元,帶動村集體增收10萬元;石寨溝村盤活村集體窯洞,建成“半山瑤”民宿;水磨頭村盤活舊磨坊、供銷社以及閑置民居,建成“半山居”民宿;三都村盤活原戲臺配房,建成“山都民宿”;孔氏鄉盤活村集體窯洞、原學校校舍等,建成“里沙瑤”“夢葫蘆山莊”“柴火小院”“龍巖家園”等民宿。全縣目前已建成主題不同、風格迥異的精品民宿600余間,入住率達80%,累計營收750萬元。
站在新起點,昔陽縣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自覺扛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使命,創新實干、勇于突破,努力走出資源型縣份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昔陽縣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田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