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12月28日電(記者孫好 馬意翀)12月27日上午,記者走進位于河南洛陽的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一拖)。天氣雖寒冷,但在生產車間內,卻是一派火熱的景象。工人們忙著對整機底盤上線、液壓系統組裝、駕駛室安裝……不到3分鐘,就有一臺拖拉機從生產線開出來。
12月27日,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的員工在總裝車間流水線上作業。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蘇文生告訴記者:“我們整個生產線整體采用‘U’型布局、流水線作業形式,總共有4條裝配線及2條涂裝線,應用了許多國內行業領先的裝配工藝、制造技術,實現了行業領先、國內一流的產品質量控制水平。”
在我國全年糧食產量屢創新高的背后,離不開農機裝備的硬核支撐。洛陽作為我國農機裝備技術、產業的發源地,產業基礎扎實、特色優勢顯著,全市共有農機裝備及相關零部件生產企業500多家,產業規模超300億元,整體科研實力、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是國內重要的農機裝備研發生產基地。
12月27日,位于河南洛陽的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廠區內,工作人員駕駛拖拉機準備進行顛簸測試。新華社記者 劉瓊 攝
“當前,我國農機發展質量和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農機企業水平參差不齊、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存在更新迭代快、淘汰率高、零部件易壞、維修成本高等問題。” 蘇文生認為,農機企業應盡快實現農機產品結構的低端轉移、中端做精、高端突破。
作為創辦最早、規模最大,被譽為中國農機工業“長子”的拖拉機制造廠,中國一拖聚焦農機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重大任務,圍繞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研發等技術,持續強力攻關。
12月27日,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的員工在總裝車間流水線上作業。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未來我們的產品有三個發展方向。” 中國一拖集團公司技術質量部副部長劉俊杰告訴記者,一是綠色化,將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理念貫穿于企業發展全過程。二是高端化,農業機械雖然普及率已經上來了,但是普遍以初級的農業機械為主,駕駛員的勞動強度非常高。未來他們的主要方向是把能減輕駕駛員勞動強度、提高農業作業效率與精度的高端農機做優做強。
12月27日,位于河南洛陽的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廠區內,工作人員駕駛拖拉機準備進行顛簸測試。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三是智能化,也就是向無人化發展。”劉俊杰說,從拖拉機帶著機器到地里作業到收工入庫,只需要用電腦操作即可輕松實現。
據了解,目前中國一拖產品的自制率基本能達到70%以上,核心總成包括非道路柴油機、前橋、駕駛室等,生產的拖拉機已出口到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