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中國檢驗認證集團(以下簡稱中國中檢)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準確把握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大舉措,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確方向,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縱深推進改革,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檢驗檢測認證企業。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確保改革正確方向。中國中檢黨委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落實“兩個一以貫之”,持續強化思想引領,完善公司治理,加快建立健全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持續強化思想引領。持續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建立健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長效機制。健全完善集團黨委“第一議題”制度,建立完善臺賬分工、督辦落實、跟蹤問效的閉環管理機制,同時將貫徹落實成效作為集團黨委巡視巡察、黨建督查的重要內容,納入基層黨組織黨建考核,確保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集團改革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持續完善公司治理。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實現集團下屬單位黨建進章程全覆蓋。優化“三重一大”決策機制,前置事項清單從93項動態優化到153項,充分發揮集團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制定修訂集團治理示范文本,“一企一策”指導子企業完善黨組織前置研究清單和“三重一大”決策權責清單,建立董事會“三個指引”和“三張清單”制度體系,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配齊建強,在加強黨的領導的同時形成高效的治理合力。
持續優化領導機制。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推進區域化改革,成立區域黨委,實現區域黨委書記和董事長“一肩挑”。實施人才提升工程,持續推進競聘上崗、市場化招聘,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突出抓“關鍵少數”,全面落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嚴查違規經商辦企業,從嚴管理監督干部。建立健全有效防范和糾正政績觀偏差的工作機制,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激勵干部開拓進取、干事創業。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與時俱進加強黨的建設。中國中檢黨委持續完善黨的建設制度機制,全面落實好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重點任務,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檢驗檢測認證企業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
固本強基抓基礎。制定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工作方案,提出26項落實舉措。深入落實基層黨建“七抓”工程,實施涵蓋6方面28項重點任務的“黨建引領工程”,打造“黨旗下的中檢人”品牌。編制53個模板、流程和圖表的《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指引》,上線智慧黨建系統,夯實基層黨建基礎。制定修訂《境外單位黨建工作管理辦法》,分國別加強境外單位黨建工作指導,做到機構設置到哪里、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里、黨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努力做好巡視“后半篇文章”,實現以整改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以做強做優做大的實績檢驗檢視整改成效。
人才強企固根本。全面實施人才提升工程,建立“1+N”干部管理制度體系,構建具有中檢特色的獎項榮譽表彰制度體系。持續推進競聘上崗、市場化招聘,黨委管理的45歲(含)以下領導人員比例提升13.5個百分點。不拘一格選拔年輕干部,以“青年領軍人才”“生力軍訓練營”“企業領導人員領導力培訓班”為載體,著力培養新時代治企興企的行家里手。健全完善掛職工作機制,選派27名年輕干部到國內外艱苦一線進行戰略援助和掛職鍛煉。
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構建“大監督”工作格局,建立統一領導、目標一致、信息互通、協調配合、上下聯動、成果共享的工作體系。健全黨委紀委日常溝通、定期會商、情況通報、線索移送等工作機制,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機制。完善巡視巡察工作制度和機制,建齊配強巡視巡察人才隊伍,組織9輪次對24家黨組織開展巡視,構建制度、責任、流程“三位一體”巡視整改機制。
堅持踐行功能使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國中檢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著力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全面服務質量強國等國家戰略。
踐行功能使命,服務質量強國戰略。推行“境內外裝卸兩港一致化服務”模式,年檢驗能源資源大宗商品約5億噸,糧食和魚肉類產品約6000萬噸,把糧食、能源、戰略性礦產資源等關鍵經貿數據牢牢把握在國資央企手中。全面保障質量安全,累計頒發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155萬余張、自愿性產品認證證書63萬余張、體系認證證書51萬余張,認證獲證組織數近10萬家,頒發證書及獲證組織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啟動認證進海外工程,累計頒發國際互認證書50萬余張,助力中國制造走向海外。承擔26個省(自治區)質量提升工作,為33個行業近萬家企業引入先進管理方法。
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聚焦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打造綠色低碳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創新中心。“能耗雙控轉碳排放雙控”“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等研究成果轉化為國家“雙碳”系列政策,牽頭我國發電、水泥、鋼鐵等8大行業碳排放核算體系建設。連續3年牽頭氫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自主開發11類51款關鍵測試裝備。建成全球唯一可測試200米級風電設備葉片的全尺寸檢測平臺、覆蓋多種氣候區域的光伏實證基地網絡。依托智能汽車安全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國內最大、國際先進的全尺寸汽車氣動聲學風洞,助力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高質量發展。202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同比增長23%。
參與質量治理,爭取行業話語權。制定修訂國際標準7項、國家標準255項、行業標準87項,其中82項國家標準涉及戰略性新興領域。獲批ISO/PC343、SAC/TC526/SC1和國家標準驗證點、國家標準技術審評中心國際標準服務站,與有關國家標準機構、國際組織等簽署協定和備忘錄等19份,建立覆蓋歐洲、東南亞、南美等海外區域的出口車輛道路測試服務網絡,研發“報告互認”“一檢多證”商業模式,滿足汽車出口多國別標準。優化全球南方國家網點布局,提升國際化經營質量,建立標準與合格評定規則互認機制。
下一步,中國中檢將完整、準確、全面把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依靠改革不斷破除制約集團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檢驗檢測認證企業,全面服務質量強國、制造強國、貿易強國等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