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不但使中國的大國形象走出去了,人力資源也大量輸出了。無論是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還是基層施工人員,都隨著國際化進程走出國門。如何對這一部分特殊群體進行思想教育與權益保障,增強海外員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而讓他們以更積極、更昂揚的工作狀態投入到“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外向型國有企業工會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路橋)前身為交通部援外辦公室,從1958年起承建中國政府經援項目,1979年組建公司,是第一批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2005年成為中交集團全資子公司,在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力量。目前正積極推進“業務國際化”向“公司國際化”升維。中國路橋工會通過思想引領、權益保障和“三優”建家,織密海外員工關愛保障網,切實為海外員工思想上解惑、事業上解憂、生活上解困,為助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
以思政工作為引領,筑牢海外員工理想信念根基。由于國內外工作環境的差異,企業工會在海外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與形式要更加靈活,需要把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因地因時制宜開展工作。中國路橋工會持續創新“黨建帶工建,工建促黨建”工作模式,探索出一條“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思政教育服務新路徑。在理論學習上,通過公司內網線上學習平臺、公司公眾號“路橋書屋”“有聲書館”專欄,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形勢任務教育、合規宣傳貫徹教育有機結合,常態化開展網絡知識競答與職工閱讀服務,不斷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在工作實踐上,每三年開展一次駐外機構文明單位推選評比,各駐外機構充分利用當地傳統節日與重大工程節點,組織群眾性教育實踐、項目“開放日”活動,以鮮明的實踐特征弘揚時代新風、厚植向上氛圍。在宣傳導向上,大力推動和倡導宣傳工作向海外基層傾斜,勞模推選從基層項目、基層人員、基層事跡抓起,積極展現海外一線員工特別是青年員工投身“一帶一路”建設、敬業奉獻、實干肯干的良好風貌。
以權益保障為根本,當好海外員工堅強后盾。員工在海外拼搏面臨許多困難和阻力,需要企業工會給予海外職工更高水平的醫療和意外傷害風險保障,更合理的職業發展路徑與工作環境保障,更有溫度的員工關愛與激勵。中國路橋工會持續優化三類基礎保障,化解海外員工后顧之憂,做好職工的穩定靠山。一是完善員工管理體系,保障員工權益與健康。公司在派出駐外員工時都經過嚴格的選拔與培訓,各駐外機構依據當地實際情況對職工進行崗前再培訓,包含當地歷史、宗教、風俗習慣等跨文化內容,以及行前安全、屬地語言等。制定完善《員工薪酬管理辦法》《請休假管理辦法》,鼓勵員工合理利用假期,平衡海外工作與生活。除企業總部為員工提供充分的社保及福利保障外,駐外機構依據當地法律法規,為員工補充當地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確保職工權益。二是規劃員工職業路徑,做好培訓與培養。公司根據海外實際,設置崗位序列,暢通員工晉升通道。根據不同專業,工會給每位青年員工制定針對性的培養計劃,通過“師帶徒”助力新員工快速成長,通過“六比六創”勞動競賽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對長期駐外10年以上的員工,頒發“海外奉獻”獎章。三是建立海外安保體系,確保人員的安全。在風險級別高的特殊區域,健全安防制度、強化預警提示與人員管理,筑牢安保隊伍、物防設施、技防設備等“三防”建設,切實保障海外員工生命財產安全。
以“三優”建家為抓手,提升海外員工幸福指數。海外員工由于長時間身處異國他鄉,生活相對單調,思鄉之情較為強烈,也會增加他們的思想負擔。工會就是員工的家,需要從員工的切身需求出發,更好地服務員工。中國路橋工會持續開展“環境優、文化優、服務優”的海外“三優”建家工作,改善員工生活條件,營造文化氛圍、解決實際困難。一是提升行政后勤“優環境”。各駐外機構成立“伙委會”不斷改善職工食堂用餐質量,讓員工在海外依然享受中國美食,通過改善宿舍、配齊醫務室等措施優化員工生活環境。二是開展豐富多彩活動“優文化”。因地制宜為員工改建健身房、閱覽室,成立體育愛好者協會并與當地中資單位聯合開展羽毛球賽、籃球賽等;在春節、中秋節及當地傳統節日期間組織中外員工一起開展各項娛樂活動、團建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整體文化氛圍。三是全方位關愛員工“優服務”。工會每年圍繞海外員工身心健康、職業規劃等內容開展調研,切實解決實際問題。設立親情聯絡員,深入了解海外員工及家屬的思想動態、家庭狀況等,每年開展家屬聯誼會、節日慰問活動,真正發揮好工會的服務功能,全方位為海外員工提供后勤保障與關心關愛。
國有企業作為參與國際競爭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力量,在深入開展國際化經營的同時,要做實做細工會工作,織密海外員工關愛保障網,引導海外員工以奮斗者的姿態為“一帶一路”建設再立新功。
(作者系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