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家能源集團)認真落實國務院國資委關于西北區域煤電資源整合工作部署,組建國能寧夏電力公司,以集團專業化管理、一體化運營、產業化科技創新賦能,打造了國企專業化重組整合改革樣板。寧夏區域火電企業從2021年重組之初年度虧損64.19億元,到今年上半年實現利潤總額11.67億元,企業經營發展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4年上半年國能寧夏電力發電量達446.22億度,占全區統調發電量的43.49%,供熱量達3287.3萬吉焦,占全區供熱總量的65.2%,為寧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堅持專業化管理賦能,助力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一是扎實有序推進管理整合,專業化發展火電產業。充分發揮國家能源集團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優勢,選派專業精干團隊科學編制整合工作方案和區域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研究確定“三個階段(“準備階段”主動對接確保煤電資源交得穩,“過渡階段”嚴肅紀律確保產權移交接得住,“提升階段”聚焦一流確保所屬企業管得好)、114項任務”,有序高效完成管理關系整合,推動生產經營協同、企業文化融合。重組以來,國能寧夏電力主營業務拓展至電力、熱力、化工、新能源開發和綜合能源供應五大板塊,資產規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二是全面服務國家戰略,專業化發展綜合能源產業。推進所屬火電企業向綜合能源供應商轉型,推動國能寧夏電力以發電供熱為主體,打造多產品、多業態、多商業模式、多區域協同的“發電+”綜合能源供應模式。其中,鴛鴦湖電廠向寧夏寧東60多家化工企業供應蒸汽、除鹽水、綠電等生產要素;大壩電廠建設的智能化集中供熱項目,是國內首次開展“網源站荷儲”一體化建設的供熱工程,為北方城鎮供熱開辟了低碳發展創新之路。三是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專業化發展新能源產業。以多元快速創新推動可再生能源規模質量發展,全面建設寧夏騰格里沙戈荒1300萬千瓦新能源基地,建成寧東150萬千瓦智慧光伏示范項目。布局“光伏+治沙”創新場景,利用煤礦開采形成的閑置礦井水域,在戈壁灘里建成漂浮式光伏電站,每年節約標準煤約987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萬噸。國能寧夏電力公司新能源裝機由10萬千瓦增加至297.84萬千瓦,占比由0.5%提升至13.28%。
堅持一體化運營賦能,助力企業增強核心功能
一是強化上下游產業鏈一體化協同。發揮“煤電路港航、煤電油氣化”上下游全產業鏈一體化運營優勢,擴大煤炭供應范圍,以寧夏、內蒙、新疆三個區域煤炭保障寧夏區域火電企業供應。依托集團化工產業技術、原料和能源優勢,在寧夏大力發展低碳新材料產業,規劃建設英力特低碳新材料產業園,重構“鹽-氯堿化工-氟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產業鏈。二是強化產運銷儲用一體化協同。疏通疆煤運輸堵點,開通“點對點”專列,實現低價疆煤入寧,建立燃料控價機制,有效控制煤電燃料成本。發揮一體化營銷優勢,完善電力營銷策略,抓牢年度長協簽約電量,助力寧夏區域火電企業逐步走出整合初期的經營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三是強化安全管控一體化協同。統籌解決寧夏區域電力企業發展程度參差不齊、部分企業安全環保基礎薄弱等問題,投入充足資金系統解決設備健康問題,高標準開展機組等級檢修,“一企一策”精準控降非停(控制降低非計劃停運次數),借鑒內部先進經驗,組建專項團隊分析解決頑瘴痼疾,推動提升各企業設備可靠性及安全環保水平。
堅持產業化科技創新賦能,助力企業培育新質生產力
一是統籌謀劃科技創新方向路徑。加強科技創新整體戰略規劃布局,完善寧夏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確定清潔高效靈活燃煤發電技術、可再生能源與儲能技術等八大研究方向。加強重大科研項目立項指導,國能寧夏電力在研科技項目由成立之初的14項增加至103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2項,多項成果榮獲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國電力創新一等獎等行業重要獎項。二是加強科技成果產業化落地。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結合寧夏區域產業特點,充分挖掘成果轉化應用場景。建成全球總功率和單體儲電量最大的飛輪儲能項目,核心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打造“飛輪儲能+火電聯合調頻”新模式典范;建設GW級智慧光伏示范基地,創新實施的智慧工地及智慧運維管控做法率先實現“七個全國第一”。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型煤電化基地固廢規模化利用成套技術及集成示范”成果有效落地,示范項目累計消納固廢52萬噸。三是堅持數智賦能生產運營。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優勢,高標準建設一體化生產運營協同調度系統,探索“算力+電力”新型協同產業模式,在寧夏建設集團西部算力中心,規劃“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智算數據中心。開展智慧企業建設,應用無人機+AI光伏智能巡檢、智能煤化驗機器人等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應用經營管理、安全管理、燃料監控等智慧管理系統,提高管理效率。創新全價值鏈運營指標管控協同作戰體系榮獲“中國管理會計創新獎”。(文章來源: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