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典型經驗 > 正文

“龍頭”昂揚 追新逐綠

?——運城市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綜述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賴以生存發展的寶貴資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

大河奔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已經整整5年。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作為山西黃河岸線最長的市,運城市自上而下一如既往,把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護生態、促轉型、傳文脈,奏響了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的華彩樂章。

統籌協調,下好生態保護一盤棋

冬日里,運城鹽湖迎來一批越冬野生大天鵝,它們時而嬉戲,時而覓食,為鹽湖帶來勃勃生機。近年來,以“生態優先、保護為主、適度開發”為遵循,運城鹽湖生態環境日益改善。

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是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基礎,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格局的重要舉措。過去的一年里,運城市立足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作為謀劃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堅持和運用系統思維,深入把握污染治理的關聯性和各項舉措的耦合性,開展黃河流經縣綜合治理,全面取締黃河、汾河干流沿岸1公里內污染企業。“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加快實施,黃河干流運城段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及以上,地表水國考斷面水體優良比例由2020年的54%提升到目前的70%,高標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藍天常駐、綠水長流、黃土復凈”正加快成為現實。

總項目達到1031個、總投資3689.9億元,運城市自2020年起滾動實施的“十大生態保護工程”和“十大高質量發展工程”加快推進,迄今為止,已累計完成投資1238.7億元。“綠滿運城”行動縱深推進,林木覆蓋率、水土保持率分別達31.5%和75.4%。此外,運城市還與陜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門峽市建立協作機制,共同加強區域污染防治和綜合治理,努力在黃河中游筑起綠色生態屏障。

特別是,在市發展改革委支持下,運城黃河促進中心圍繞“黃河流域水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系統治理”等國家和省重點支持領域,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共謀劃申報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4個,其中涑水河下游伍姓湖綜合治理工程項目獲得國家資金支持6610萬元,成為全省唯一爭取到該專項資金支持的項目;積極開展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專項202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申報工作,目前已向省發展改革委上報項目7個,總投資19.55億元,擬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7.53億元。

綠意,于天地間流淌;碧水,在城鄉中蕩漾。今日之運城,以青山為底,再現草樹云山的盛景;以碧水為脈,勾勒清泓環繞、藍綠交融的靈秀畫卷;以綠道為軸,串聯生態脈絡、連接大地的景觀……

產業轉型,點成金正當時

“三二一,點火!”2024年10月28日,山西科宇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0萬套鋰電負極材料石墨匣缽項目成功點火運行,為運城鋰電池行業再添“新軍”。據了解,該項目一期投資3.5億元,生產過程將全部采用智能控制,多個工藝環節與生產設備為行業原創。項目投產后,將與垣曲縣另外兩家企業,構建起運城鋰電池產業鏈的關鍵一環。

“綠色低碳發展,這是潮流趨勢,順之者昌。”黃河,“保護”在先,但最終仍要落在“發展”上。一年來,運城市積極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區域產業布局進一步調整優化。

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傳統產業是主力軍。運城市加大力度從產品結構、生產裝備、排放改造等多方面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鹽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萬榮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分別建設了中成藥消費品特色園區,同時被省商務廳、省工信廳聯合認定為省級消費品特色園區。2024年上半年,運城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21.7%。目前,全市“兩化”融合貫標企業達152家,排名全省第二;國家級和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分別達8家、48家,均排名全省第一。 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4.2%。2024年1月至10月,全市醫藥制造業完成投資8.1億元,同比增長13.8%。碳基、銅基、精品鋼、鋁鎂精深加工等多條全產業鏈條不斷壯大,全市新材料規上企業達102家,其中省級鏈主企業5家,產品主要應用于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軍工等高端領域。

同時,運城市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采摘園、農家樂等鄉村旅游產業,推動農業從初級產品向生態產品轉型。運城市還注重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構建農田到餐桌農產品展銷新模式,有效提升了農業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生產方式向綠而生,生態保護逐綠而行。在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進程中,運城市強力推進“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運城行動,嚴控“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健全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機制,“一指標一策”整治大氣環境突出問題,2024年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4%,排名全省第三。

秋盡冬來,黃河之畔,水鳥蹁躚、良田成畫;中條山下,產業似火、發展如歌。新時代轉型發展的進行曲中,運城正在奏響古今交融的現代化發展華章。

多維發力,共繪黃河文化盛景

2024年10月27日至29日,黃河流域視聽合作發展大會在運城市舉行。來自沿黃九省(區)廣電視聽領域的領導、專家、企業代表200余人,齊聚黃河之濱、關公故里,以“視聽千里目 黃河入海流”為主題,主動對接、融入、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圍繞主題宣傳、精品創作、科技賦能等廣電視聽重點領域,碰撞思想、激蕩智慧、洞見未來,共同唱響了一曲新時代廣電視聽領域的“黃河大合唱”。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源泉所系、血脈所依、根魂所在。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黃河流域擁有眾多世界文化遺產,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量約占全國的40%。

過去的一年里,運城市堅持以文引流、以旅聚勢、以商增值,努力把文旅產業打造成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

立足文物保護利用,以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為契機,供足經費支持文物保護,守護好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同時,加強國寶級文物活化利用,完成永樂宮壁畫等文物的數字化采集,運城博物館晉級國家一級博物館,啟動西陰考古博物館等項目建設,讓文物活起來,讓文化煥生機。推出關公文化、池鹽文化、永樂宮文化等12大系列100余類文創產品,打造了《夢境·西廂記》《宋韻·南風歌》等實景演藝,深受游客好評。

立足構建龍頭景區矩陣,重點推進關公故里、五老峰等10個5A級景區和運城鹽湖、芮城風陵渡、夏縣泗交等5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目前,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已通過國家5A級景區景觀質量評審驗收。河東歷史文化展示中心、河東成語典故園等陸續開放迎客,文旅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速。

立足促進文旅融合躍升,建成國家和省級重點旅游村13個,推出3條鄉村游線路,讓游客體驗鄉村魅力;推出5條“探尋古文化奧秘”線路,擦亮研學游品牌;依托黃河、汾河、涑水河、中條山“三水一山”旅游公路,打造一縣一營地,舉辦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自駕游等活動,變旅游公路為“公路旅游”;打造汽車摩托車越野挑戰賽、環鹽湖馬拉松等賽事品牌,以賽為緣、相聚河東。

沿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跟著《黑神話:悟空》賞一賞獨具匠心的古建之美,看一看巧奪天工的非遺展秀,聽一聽韻味悠長的蒲州梆子,嘗一嘗心心念念的河東美食……過去一年里,運城文旅市場持續火爆。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市A級景區接待游客和門票收入分別增長34%、51%。特別是國慶假期,重點監測的9家景區這兩項指標幾乎實現倍增。與之呼應的是,鹽湖堤埝、水上列車、福勝寺、東湖農貿市場等紛紛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萬里黃河,天高地闊;大河奔騰,運城向前。落實黃河戰略、抓好黃河治理,是運城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砥礪“時時放心不下”的使命感,積極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富裕、文明、幸福的好運之城一定會早日建成。(記者 楊紅義 楊琳)

[責任編輯:李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