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新余市渝水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深化平安鐵路建設,統籌各方資源力量,推進“防、排、治、宣”綜合舉措,扎實推動開展鐵路護路聯防工作,全力保障實現安全年。
部署工作提前“防”。強化思想認識。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確保鐵路運輸安全暢通作為護路聯防組織的根本任務,居安思危,保持高度警覺,進一步增強危機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克服麻痹思想、松懈情緒和作風懈怠。部署工作任務。專門部署春運、國慶等重點時期鐵路沿線安全穩定工作,組織路地相關部門召開部署會、協調會14次,督促落實鐵路沿線中小學校和大牲畜養殖戶、屠宰戶日常監督管控責任,推進“智慧護路”平臺運用管理,對新建的攝像監控、語音智慧桿、防護欄設備進行巡查,及時發現并督促設備維護單位修復故障設備。制定專項方案。制定下發春運、暑運、國慶等專項活動方案,研究推進無防護支線非法通道整治,統籌協調政府、公安、鐵路單位等相關部門,研究支線智能管理系統和人員監護方案,加大線路巡邏檢查監護力度,全力消除治安隱患,廣泛開展鐵路安全常識宣傳,集中整治重點突出問題,積極創造安全穩定的線路治安環境。
巡邏防護精細“排”。開展“人防+技防”巡。認真對轄區線路治安形勢進行分析,切實摸清工作重點,探索路地聯勤模式,綜合線路民警、村輔警、專職護路隊員、護路志愿者等,采用“人防+技防”模式,通過“智慧護路”平臺和綜治中心天網監控、鐵路安裝視頻“線上”視頻巡邏,結合路面力量“線下”徒步巡邏,保證巡查全天候、防控無死角。重點時節流動巡。在夏季高溫天氣期間,沿線平安法治辦聯合轄區鎮、村護路干部、網格員、護路志愿者組成巡邏隊伍堅守護路一線,開展定時巡邏和流動巡邏,實行路地、警地處置機制,聯合鐵路派出所開展雨汛期間安全隱患排查,檢查防范行人入網、行人擋道和大牲畜上道,排查涵洞道路、積水、橋涵防護設施、輕飄物隱患等,協助線路車間開展道口整修交通值守,對5處重點線路區域進行細致檢查,保障沿線暑運、雨汛期間隱患排查處置到位。聯勤聯動綜合巡。對鐵路沿線防護網、安全標志等設施進行檢查,認真排查鐵路周邊不穩定因素,及時清理沿線亂堆亂放雜物,對發現的安全隱患,聯合鐵路相關部門立整立改,共巡查線路1200余人次,聯合鐵路公安崗位練兵6次,提升鐵路護路工作人員對線路巡查、設備維護、應急救援和處置能力,為鐵路安全暢通奠定堅實的基礎。
安全環境綜合“治”。開展鐵路安全專項整治。加大對滬昆等行人入網和上新、洋坊支線行人、車輛擋道高發問題整治,協調鐵路護路聯防成員單位聯勤防范、聯動打擊、聯控共治,形成齊抓共管合力。召開滬昆、支線整治聯席會6次,實地調研和組織會議研究確定上新支線非法道口整治方案,步步推進抓落實,封堵上新支線K28+153非法通道1處,洋坊A、B支線安裝6.6公里護欄網。落實路地聯動措施。利用基層護路聯防組織優勢,鄉鎮、村護路干部人熟、地熟的協調優勢,將矛盾糾紛在基層就地化解。加強路地工作聯絡機制,及時聯系鐵路相關部門、鐵路公安,加強處罰,進行實地整改,落實安全施工手續、設立施工警示牌、新設防護設施等,并將安全提示發送至沿線居民、村民群,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協調推進建設高空球機24個,建立智慧護路平臺系統,與鐵路派出所和鐵路線路車間同步管理,實行預警、聯動處置。積極化解涉鐵矛盾糾紛7件,排查消除安全隱患36件。加強重點行業管控。聚焦沿線易燃易爆單位、廢舊金屬收購站點、橋梁、涵洞等重點場所,按照“從嚴從細”工作標準,全面開展隱患排查,及時組織職能單位、公安與行業場所業主簽訂安全責任書,重點圍繞場所內的安全制度執行、消防器材配備及治安制度落實等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的安全檢查,及時指出存在的各類隱患問題,提出整改意見,當場進行整改,開展行業場所安全檢查35次。
警地路地組團“宣”。警力下沉走訪。堅持警力下沉,主動走訪轄區內的留守婦女兒童、孤寡老人等群體,逐一登記掌握其生產、生活情況,深化“網格服務”“上門服務”等措施,切實增進警民聯系,拉近警民距離,進一步提高群眾對干警工作的滿意率。常態化開展宣傳。充分運用傳統和新媒體宣傳媒介,路地聯合常態化開展鐵路典型案例教育和法律法規“五進”宣傳,利用客戶端、村(居)民群普及法律知識,集中和面對面開展鐵路護路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營造全民參與、共同維護、愛路護路的良好氛圍,有效提升鐵路護路聯防工作水平。創新宣傳方式。結合文明實踐活動,在鐵路沿線流動宣傳,倡導鄉風文明;民警和護路工作人員通過上門入戶的方式,到附近養殖戶及道口沿線村莊,向群眾發放宣傳資料、派發宣傳物品、現場講解等,宣傳鐵路安全法律法規和安全常識,共發放宣傳單8000余份,發放宣傳畫55冊,懸掛宣傳標語21條,受教育群眾5000余人次。(新余市渝水區護路辦 習梅芳)